“馮叔,現在我們要盡快把俘虜和輜重帶到景溪城去,交給管正,劃歸他指揮。”蘇易說道。
整編俘虜,是個問題,弄不好就會發生嘩變,不過蘇易不擔心,再把整編時遇到的刺頭都給清理掉,就能行。
雖然說這種辦法雖快,但是卻導致士兵士氣不高,逆風仗打不了,還有可能會散掉。
蘇易打算是從預三軍中抽調將領去擔任這四個新編衛的將領,部分投降的將領調到其他衛去擔任副職,這樣才能更快的掌控軍隊。
“子羽,就按你說的辦。”
馮三保同意了,選鋒軍還有的忙,靈穀內的戰鬥仍然需要選鋒軍去完成。
蘇易立刻啟程出發前往景溪城,景溪城離葫蘆穀最近了,去那裏是最好的選擇。
一路上蘇易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俘虜異族軍隊也給整編了,之前占領了靈穀北岸四座城池時,俘虜了四萬異族軍隊。
這些異族生活在靈穀已經有上百年了,早已經靈穀內的漢人同化了百分之七八十,畢竟靈穀內的居民還是漢人居多,連漢話基本上每個異族都會講。
但思來想去還是先放下這個念頭,等占領了蝕海、信浦和曲羅這三座城池後再說。
等靈穀盡在手中的時候就是解決的時候,有了靈穀這一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就可以與玩家大型公會也有一拚之力。
景溪城距離葫蘆穀內關口有三十公裏,楊城距離內關口有三十五公裏,景溪城與楊城相距三十公裏。
景溪城距離靈河更近,而楊城就遠了,畢竟楊城處在飛信嶺旁。而飛信嶺雖說是嶺,卻聯通南北,將臨海縣一分為二,是一道天然屏障。
靈穀東部有飛信嶺屏障,西部有羅定山屏障,南部是海洋,海岸線除了蝕海城海岸和靈河入海口其他都是百米高的懸崖,北部也有岄嶺屏障。
景溪城和楊城距離葫蘆穀都太遠了,把葫蘆穀內中外三個關卡建造起來後作為補給站都不合適。
蘇易決定在距離內關口五公裏的位置建立村莊,作為補給站。
然後再分別在內穀和外穀建立兩個村莊,靈穀蘇易是不打算對外開放的,這兩個村莊將成為商旅交易的地點,當然還有其他用處。
一個小時後,蘇易和馮三保大軍行至景溪城,如今靈河北岸的城池已經被蘇易全部占領,還剩下南岸三座城還在異族手中。
分別是建在靈河邊距離岄嶺峽十公裏的信浦城,第二個是距離靈河四十公裏,建在海邊的蝕海城,盛產精鹽,第三個是建在南岸中心的曲羅城,距離清風城、信浦城和蝕海大約都是四十公裏,距離羅定山通道有五十公裏。
岄嶺峽通道長十公裏,建立關卡後使用信浦城作為補給站即可。羅定山通道長也有十公裏,靈穀內距離羅定山通道五公裏就有一個廢棄小鎮,重新占領就可以當作補給站。
蘇易和馮三保到了景溪城後,立刻著手整編俘虜的事情,抽調將領去管理,將投降的兩個王級武將張弘和周崇放到選鋒軍去當護軍。
休整兩個小時後,將傷員留下交給預三軍治療,部分輜重也留下給預三軍管理,蘇易和馮三保率領十一萬人出發了,最後在靈河北岸預定地點集合。
同時蘇易給管正的預三軍發了一道命令,盡最大能力占領靈穀內的英雄祭壇、鄉鎮和村莊。
蘇易將鐵鷹衛分出一千人派出去,偵查南岸的情況,包括羅定山通道和岄嶺峽。並且命令橫江艦隊和第七艦隊集結,協同選鋒軍攻打信浦城。
按預定計劃,大軍先趕到集結地點,五萬人乘船從水路出發,另一部分渡河後走陸路前往信浦城。
不是蘇易不想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運走,而是船不夠。
橫江艦隊蘇易是用來執行遠洋戰略任務的,現在才有三艘白銀級的輕型鐵甲艦,三艘白銀級巡獵艦,三艘白銀級護衛艦,四艘六桅運輸船。
而第七艦隊的發展目標也是遠洋戰略主力,裝備更是慘不忍睹,隻有一艘輕型鐵甲艦,一艘巡獵艦和一艘護衛艦,四艘六桅運輸船,其他都是建村時剿匪繳獲的。而且普通船隻航速慢得要死,用一、二帆船運兵根本就行不通。
信浦城異族是靈穀排行第二的異族勢力,有一支一萬二千人的陸軍,一支由三千人組成的水軍,裝備十艘四桅戰船,二十艘三桅戰船,戰船上裝備有小型弩車。
橫江艦隊和第七艦隊剛組建才幾天,拿去拚蘇易幾乎沒多大把握。如果不是鐵甲艦有鐵甲防護,其衝撞能力很強,並裝備有小型投石機,蘇易都不敢把這兩支艦隊派出來。
而巡獵艦的航速很快,戰艦隻裝備有小型弩車,數量少,火力不強。
護衛艦航速雖比不上巡獵艦,但是火力比巡獵艦強多了,隻因它體型比巡獵艦大,可以安裝的弩車數量更多。
半個小時後,登岸後的軍隊與走陸路的軍隊在距離信浦城五裏的河邊彙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