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1 / 2)

時人為了自已的名氣與聲望,偶而會幹幹扶危濟難之事,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已的名聲,並不是他本心就是這樣的人。而且扶危濟難還得挑人,比如名士、文士、勇士、義士、道德之士等等。

如不是那個人,不可能對他扶危濟難,比如一無所長的百姓,毫無用處的傷卒與死屍,可能會汙濁已身的商賈。

有些將軍可能也會對士卒愛惜,但那隻是希望士卒們為其賣命罷了。對傷卒則視情況而定,或治或棄。死屍麼,勝的話會收埋已方將士的死屍。敗的話,那就基本上都是附近老百姓的事了。

沒老百姓?那就隻能是暴屍荒野了,除非那是坑殺。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在漢末這個奇特的時代,欲要當官,首先得求名,因此偽君子太多,就看誰做的真了。

又比如在赴貴人之宴與看望受傷士卒上,偽君子絕對是赴宴要緊,看望士卒可回來再看。不空的話,明日再看不遲。但真正的仁人君子,則會想到先看望受傷的士卒,安撫他們,然後再去赴宴。若是赴宴不及,不赴也罷。

這個是做人的態度問題,急人之所急,行事隻講急需與迫切,而不是講利害關係,是真正的扶危救難之人。就是因為這個時代偽君子太多,世人也看得多了,因此才會產生見麵不如聞名之感慨來。

韓浩等人做為八鎮諸侯的親信大將,都到了這個不低的身份,對於自家主公的行事,與世上求名之人大都有自已的看法。隻要不是傻子,在相處一段時間後就能辨出孰優孰劣來。

而何白今日回營之後,不是先慶功,而是先安葬死者,還是不論敵我的安葬,再去看望受傷的士卒。反而將相同地位的諸侯們棄在一旁不顧,絲毫不擔心如此會得罪眾人。這麼做的人,不是真君子,那就是真傻子了。

隻是韓浩他們不懂何白這麼做的用意,一是何白的思想道德與時人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何白在後世也是士兵出身,因此對此時的士兵有物傷其類之感,希望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二是何白自來此世之後,虧心事做多了,為求心安而想多做好事;三是因為這些諸侯們大都用不上了,不用刻意去籠絡牽就,做回自已就好。

王匡、喬瑁、鮑信三人不久將死;張楊、公孫瓚因為關係較近,不會怨怪;陶謙聽了隻會感歎與歡喜能有這樣一位鄰居兼盟友;唯一有怪言的會是孔融,但何白不鳥他。劉備麼,那是將來的競爭對手,何白壓他還來不及呢,會和他慶功?

何白之所以會仇視劉備,是因為自已的做法與劉備太過相似了。學曹操的狡詐、心黑、殘忍與豪邁、大度,何白是學不會的,何白唯有用誠懇、仁愛、寬厚、開闊、團結來與之相爭。

而劉備的特點恰恰與何白太過相似了,所以何白才會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壓製住劉備。至少,也要等何白將自身的品牌特點打出去,讓世人都認同了這個品牌之後再說。

其次就是劉備的身份了。劉備為漢室宗親,這時的門第觀念較重。劉備也時常打出光複漢室的旗號,這一舉動正符合當時天下士人的心願。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多想念前漢時的強盛與美好,這時的劉備可謂是盡得民心。

整個天下就劉備一個姓劉的有大誌在身,何白怎能不忌憚他?無論是袁紹、袁術、曹操還是孫家,無論誰人稱帝,那都是篡逆之輩,大家誰也別笑話誰。

可劉備如若成事,縱是東漢劉氏皇族的遠親,那也是姓劉。至少在遺老遺少們沒有正統選擇的時候,他就是正統。何白倒無所謂,卻對時人與將來麾下文武的心思有些把不定。因此,前期不能成事的劉備,最好是一輩子也別想成事。

何白進入傷兵營中,北海軍的傷兵們大都低聲呻吟,輕傷的敷藥後早已沉沉的睡去,重傷的也盡量不去打擾他人。何白一路低聲安慰,一路不斷的鼓勵,隻是一些小小的舉動,就讓傷兵們大受鼓舞。

傷兵們此時多在想著,“將軍如此仁愛,必不棄我。縱死,將軍也會恩養我的家人。”這在心理上也就平定了許多,也能夠安心的養傷了。

何白卻想,軍中有醫官,隻需走走場麵,表達表達心意與態度,反正也不用自已親為傷兵們吸膿,這有什麼困難的。為什麼古人們就不願去做呢?偏偏要以殺戮與嚴刑峻法來治軍?今日就讓自已為後人做個表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