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ller 是這個學期的課題研究項目負責人,他帶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個不同國家的留學生。
課題項目計劃裏的內容很寬泛,一開始辛安甚至不知道pro.miller每周一次的講座的重點是什麼。
一個月以後,他才摸出點門道來。
比如對於教授組提出的研究電子商務的課題,pro.miller可能會講他在亞馬遜上買了一雙鞋覺得很方便鞋子質量也很好,於是就結束了。
但兩個月後,辛安要交給他的報告內容得包括亞馬遜是如何組織貨源、如何配送、它的爭議解決機製是什麼、它的市場痛點在哪兒、運營模式如何改進、它的美國競爭對手和海外競爭對手又是怎樣甚至包括電商的發展趨勢如何等等等等。
用辛安給他在fd大學的論文指導教授趙教授的郵件中說的那樣“我快成了電商平台運營方麵的專家了”。
這篇課題報告辛安在ucla偌大的圖書館裏用了二十多天時間沒白天、沒黑夜的查閱了一切能查閱的資料,甚至請john康幫忙去谘詢了一些從事電商工作的專業人士。
最後pro.miller在評語欄裏洋洋灑灑寫了幾百字,意思就是不是很令人滿意,給了個“b”。
當然,五個人裏隻有兩個“b”,另外三個人是“c”。
在這次課題報告的研究中,辛安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果和經驗的短板,就是在金融和資本運作方麵。
pro.miller也恰恰是在這方麵給他扣了分。
因為個人的意識和學識、經驗不足,經驗老道的人在課題項目研究架構搭建上就會看出項目研究水平如何。
所以,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裏,百忙之中的pro.miller與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辛安一起喝了杯咖啡。
辛安講述了自己創業的成功與失敗,也總結自己對這次課題任務的得與失。
pro.miller對辛安的坦誠和真誠頗有好感,得知他是要跟自己r虛心求教,於是好為人師的pro.miller不久就給辛安列了有幾頁紙的參考論文和必讀書籍清單。
他告訴辛安在美國不要隻為了課題研究去看書、查資料,要多參加一些學術研討,多跟人交流,同時也要學會獨立思考。
ucla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各種層次的講座和研討會,辛安去參加了幾次後,覺得確實是眼界大開。
未必是每個講座的主講人都有多麼精辟的觀點和見解,但各種流派的學術交鋒卻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討論。
現在辛安也養成了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瀏覽信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