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妮回去後就跟朱剛翻了臉,並要求朱剛給一些補償,借錢給辛安。
朱剛在美國的一個實體公司靠朱妮妮的博士丈夫開發產品賺錢,不敢得罪朱妮妮,同意借錢給辛安;但隻借一千萬,再不能多了。
不久,朱剛趁出差來華,約見了辛安。
辛安見著朱剛已經沒有了仇人的感覺,他把朱剛隻當成一名商人。
朱剛看在朱妮妮的麵子上,裝著很寬容,沒計較辛安的冷淡,便給了辛安一張一千萬人民幣的支票,外加一紙合同;合同條款很簡單,五年後連本帶利一千二百萬。
辛安現在缺的就是錢,也顧不上那麼多屈辱了,咬著手簽了合同,但事後也是覺得心裏沉甸甸的。
辛安決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他辦了停薪留職。
他對機關裏的人互相之間陰陽怪氣,打擊排擠,也實在是受夠了。
加上銀行的五百萬元貸款,辛安現在手裏隻有一千九百萬,光一條生產線設備和新建廠房就得三千多萬。
辛安決定另辟蹊徑,吸收他人入股和買現成的舊廠房。
他幾經周折選中了xc區靠近鐵路的機床廠。機床廠破產好幾年了,對外出售也沒人要。
辛安找到機床廠的上級主管單位工業局,工業局張嘴要八百萬;辛安說你們搶錢呀?我新建一座廠房也就一千來萬。
後來,人家看辛安確有誠意,同意四百萬賣給他,但一百七十六名下崗職工得他安置。
辛安考慮了一下覺得還應付得起,便同意了。
通過金正南的引薦,與韓鬆化工的談判很艱苦,整整談了兩個月。
“韓鬆化工”要求成為最大的股東,辛安不同意。
當rb一家公司也表示合作意向時,“韓鬆化工”才不得不低頭,他們以技術和關鍵設備入股,取得35%的股權。
辛安聽傅教授說pvc管材顆粒原料配方是關鍵,就因為國內生產不了原料,才致使進口pvc管材價格居高不下。
所以,辛安在談判時,原料供應是爭議的一個重點。
因為他知道國內早晚會掌握這門技術。但這頭幾年還得靠“韓鬆化工”供應原料,所以在合同中規定“韓鬆化工”不得損害合資廠利益,擅自抬高原料供應價格或不按合同約定供應原料。
在籌備建設和調試設備的半年裏,辛安真正體會到創業的艱難。
萬幸的是原機床廠的工人們具有較高的素質,又渴望重新就業,對新設備、新技術掌握比較快。
而原廠房的局部改造,幾乎都是工人們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自己完成的。所以,這給他節省了很大一塊資金。
2000年9月16日,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中韓合資toppvc有限公司一次投產成功。
辛安為打開市場仍然采用“韓鬆化工”的商標。當然,這也是得到韓方的授權;但他留了個心眼,在管材外壁上,塗上醒目的“toppvc”的字樣,並且申請了“toppvc”商標注冊保護。
隨著生產的擴大、成本的降低,toppvc管材的市場價格終於降到老百姓能承受的心理價格,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