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試投產,也不知是什麼毛病,生產出來的特種pvc總也達不到設計要求,辛安急得滿嘴是泡。
傅教授跟幾個徒弟也急得吃、住都在車間,試來試去,覺得還是工藝配方的毛病,傅教授又繼續攻關。
由於日、韓等國的傾銷,國內普通pvc管的價格一落千丈,對“toppvc”而言,幾乎是沒有利潤。
“韓鬆化工”在沈陽開發區的新廠的投產,讓辛安雪上加霜。“toppvc”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由75%驟降到不足30%,兩個廠子出現了開工不足。
商務部的裁決遲遲不見下來,辛安苦無對策、心急如焚;巨大的壓力如大山襲來,他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
2002年5月,傅教授率領的攻關小組又救了他一把。
四個係列十六種口徑的特種pvc陸續試生產成功,辛安的臉上又浮出了笑容,全公司的人都跟著長舒了一口氣。
這幾個月大家都吃住在公司裏,每個人都瘦了一大圈。
辛安是學理工科出身的,大家都知道學理工科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技術控”。
為了夯實自己企業的技術儲備和經營基礎,辛安對傅教授的技術攻關小組那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自己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遠高於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定標準裏的不低於經營收入的百分之五的要求。所以,技術部門的每一個進步和進展,辛安都高度關注。
可那十幾個規格的特種pvc就像到了預產期了還遲遲不願意從娘胎裏出來的“新生兒”,讓辛安是上夠了火。
其實傅教授的配方工藝沒多大問題,新進來的關鍵設備也沒問題,忙活了幾個月大家才發現還是自己對生產製造工藝摸得不透。
說白了,就是產品能設計出來,但是生產不出來,原因就是對pvc的關鍵性生產指標掌握的不夠透徹。
比如說,原料熔化後進入管材模具時對溫度的控製。
這兩個月,傅教授和張凱他們吃虧就吃在這方麵比較多。
東北的早晚溫差比較大,尤其是冬季和春、秋季。
而地處黃海之濱的臨江濕度還大,從生產投料開始到最後管材成型,一個批次產品要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聯動線輸送,這個時候聯動線各個部件本身的溫度在數小時內的變化是不同的;而越是特性指標多的規格pvc在生產時對外界的溫度變化越是敏感,尤其是管壁厚的大口徑管材,內壁與外壁的溫度要保持一致在普通生產條件下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進行大量的試驗後,在設備廠家的技術支持下,傅教授和張凱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恒溫、去濕改造和生產工藝指標調整,最後的成品率才達到大生產的要求。
所以,辛安這時候算是明白了豐田幸之助自傳裏的那句名言“好的產品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真諦!
不久,sh辦事處也傳來好消息,“西氣東輸”工程的總承包商對大口徑的特種pvc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辛安趕忙召開公司調度會,讓銷售部門和技術部門抓住這個機會,趕緊與“質監”部門溝通,進行相關試驗;又安排市場部給項目指揮部技術部門發去一批產品樣品進行用戶實驗,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西氣東輸”工程的訂單。
在隨後的一個月裏,辛安和他的智囊團就一直在空中飛來飛去。
韓清每次接到辛安半夜打來的電話,都是他在機場裏侯機;知道他的新品上馬,也確實替他高興,但聽到他疲憊的聲音,也委實替他擔心。
終於,在放暑假前,韓清在電視裏看到辛安在bj簽下數千萬供貨合同的新聞。
九月份,國家商務部終於認定日、韓等國在pvc成品和原料兩方麵對中國市場存在傾銷行為,並決定從二00三年四月一日起,對上述國家的上述產品征收高達35%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