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題元人蘆洲聚雁圖(1 / 1)

似有猿啼,更無漁唱,依稀落盡丹楓1。濕雲影裏,點點宿賓鴻2。占斷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煙籠。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紅。

楚天秋欲盡,荻花吹處,竟日冥濛3。近黃陵祠廟4,莫采芙蓉。我欲行吟去也,應難問、騷客遺蹤5。湘靈杳6、一樽遙酹,還欲認青峰。

【注解】

1丹楓:霜後泛紅的楓樹葉。

2賓鴻:即大雁、鴻雁。唐李商隱《訪秋》詩:“殷勤報秋意,隻是有丹楓4占斷:全部占有,占盡。唐吳融《杏花》詩:“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

3冥濛:幽深、不明亮的。

4黃陵祠廟:黃陵廟。相傳是舜二妃娥皇、女英之廟,也稱作二妃廟,在現湖南湘陰之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湖水西流,徑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

5騷客:代指屈原。

6湘靈:古時傳說裏的湘水神;又說是舜妃,即湘夫人。酹:用酒澆地,表達祭奠之意,古代宴會往往行此儀式。

【典評】

大多數的納蘭詞都在哀吊生命——哀挽他的亡妻,每一次挖心掏肺地回憶往事,都是一種對死亡的敬畏。這是一首題畫詞,藝術價值極高,堪稱翹楚。

這首《滿庭芳》為元人舊作《蘆洲聚雁圖》而提。這幅畫從元、明到清,經曆了幾百年的悠悠時光,是一幅難得的藝術珍品。可惜,什麼都抵不過時光的侵蝕,這幅《蘆洲聚雁圖》最終隨著朝代更迭而無影無蹤,幸好,這首納蘭詞得以傳世,重新描繪了這幅元人妙作的精髓:畫麵栩栩如生,似乎聽到了遠處的猿啼,卻沒有漁人的歌聲,紅色的楓葉早已凋落,天空中濕雲中掠過幾點雁影。寂寞的沙洲上泛著翻騰的寒潮,輕煙迷離,與白居易描繪的江邊晚景全然不同。已是晚秋時分,到處都是飛揚的蘆花,一派蕭肅的景致。在路過二妃黃陵祠廟,萬萬不可去采摘荷花。我想要行吟而去,憶起三閭大夫,現在卻無影無蹤。又想起了娥皇、女英,也是杳無音信,所以不由地悲歎一聲,唯有舉起酒杯以示祭奠。

漁夫是古代山水畫裏不可或缺的一個意象,他們歸隱於山間水畔,生活恬淡靜謐,假如說牧羊人是西方浪漫田園風格的代表,那顯然漁人就是東方恬淡隱士的代名詞。因此,我們並不會覺得在詩情畫意中出現一位漁夫有何不妥。有意思的是,畫麵中“更無漁唱”,反而出現了相對陌生的“猿啼”。李白《早發白帝城》中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的句子,有山才有猿,所以“猿啼”暗示著山景。由此得知,這幅畫裏的“人”隱去了行蹤,那景致才是主人公。

納蘭喜歡化用前人舊句,而且用得自然而親近,比如化用了蘇東坡的名句後,接著又是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納蘭說,我沒見到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啊。無奈,“寒潮上、一抹煙籠”,霧氣緊貼著江麵,當然無法看到那殘陽鋪水的美好景致,隻由那夾著寒意的江上景象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