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花未歇花奴鼓1,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餘觴2,臨風淚數行3。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淒清照鬢絲。

【注解】

1催花:即擊鼓催花,用於酒令,鼓響傳花,聲止,持花未傳者即須飲酒。花奴鼓:唐玄宗時汝陽王李眯(小名花奴)善擊羯鼓,玄宗嚐謂侍臣曰:“速召花奴將羯鼓來,為我解穢。”後因稱羯鼓為“花奴鼓”。

2餘觴:杯裏剩下的殘酒。

3臨風:當風,迎風。

【典評】

這首詞通過分別前和分別時的環境和心理描寫來渲染思念之情。上片描寫了分別前飲酒和思緒不寧的矛盾心理,下片則進一步寫即將要分別時,心中忽然湧起了強烈的物是人非之感,表達了麵對分離時不能自禁的強烈感情變化。

這首詞表達情感的典型特點就是毫不拘束,一股腦兒的傾倒出來。

上片的情感表現仍在自控範圍中,最多隻是愁腸頓結而“不忍覆餘觴”,實在無法忍受心裏悲痛的隻有“臨風汨數行”,也許情人問起時,她還會忍住說是風吹了眼睛。

下片的情感顯然有所增強。眼看即將要與心愛的人分別了,也許再也無法相見,怎麼能忍受得了呢?本來物是人非已經夠令人肝腸寸斷了,她還說就連物也不是原先的物了,那輪曾經見證你我愛情的圓月也似乎突然冷酷起來,令人心中湧起了一種極大的恐懼感、空虛感、寂寞感。

納蘭經常采用這種情感表達方式,而在中國詩詞創作中並非主流,根本原因就是納蘭性德表達情感的方式是漢族化的,可由於受到了自身民族的氣質影響,他的詞自然且真,當然這個特點是與漢族文人相比較而言的。漢族文人在情感表現上大多受到傳統詩歌理論的拘束,比如“詩言情”卻要求“哀而不傷”,甚至必須“詩言誌”等等。納蘭性德並非沒有受過漢族文化傳統的教育,也絕非真正一點也未“染漢人風氣”,而是他原來的民族風格對他的詩詞創作起著整體風格的塑造作用。

這首詞寫分離、寫相思,用詞巧妙,典故也大有可玩味處,真可讀可感:花奴不鼓,唯見殘紅飛舞,前歡不再,而其悲則無窮,讀之慘然,起身無緒,悵然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