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1,夢須成。

【注解】

1譙鼓:城樓上的更鼓。譙,古代城門上建的樓。

【典評】

這首《昭君怨》情景交融,是傷秋感懷之作。抒發了詞人對伊人不在、深夜徘徊的一片悲淒情思。

細細品讀,上片表達的是“瘦骨成愁”的錐心之痛。詞人連用了兩個“愁”字,淒苦心緒躍然紙上。王國維語“有我之境,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這裏的暮雨實際是柳之倦、愁之形、風之急、荷之愁,更不是實景,是詞人心裏的虛幻之景。

詞人在下片承接上景而抒發清愁,“別有心情怎說”一問出,萬古皆靜,道是家家爭唱飲水詞,卻是納蘭心事幾人知。無論是青梅竹馬的表妹,還是賢淑良德的盧氏,最終還是孤影暗銷魂,孑然獨立。

“未是訴愁時節”是本詞裏第三次寫到“愁”。宋朝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如果不是那分離的纏綿愁緒難以消解,又怎麼會幾次三番推敲這一個字,如果不是那伊人回眸、巧笑盼兮的音容曆曆在目,又怎會在痛失後生出那無限悲淒。

而自語“未是訴愁時節”更像詞人恍惚間發現此情難訴,對應發問那句,所以更凸顯了那份無可奈何的孤苦之情。

“譙鼓”之聲,則將這份愁緒升華之極。譙樓,原本是城門上的瞭望樓,譙鼓則是這樓上的更鼓,三更仍未眠,因此淺道:夢須成。卻不點明為什麼糾結於胸,家國之意隱於字間。

這首詞,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無限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