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代的世家王恭伯,字子升,會稽人,長得風流瀟灑,擅長彈奏古琴。

是東宮(太子)的舍人(古時候都喜歡招賢納士),請假回吳地休息。

在他到了東門驛站的亭子時,望見明月(就來了興致),就奏起了古琴。

不一會兒就有個女子,還跟著一個使女,對(恭伯)說:“我平生最愛古琴,希望跟您一起彈。”

這女子身姿容貌非常的美麗,恭伯就留她同宿(睡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就分別了。

女子就送恭伯一個錦緞褥子作的香囊來訣別(永不再見的感覺),恭伯也送女子玉簪作別。

不久天亮了,聽說鄰船上一位吳縣令剛死了的女兒,靈位前丟了一個錦褥做的香囊。

不一會,就有官員到附近的各船隻上搜查。

搜查到了恭伯船上,就搜到了。

恭伯很害怕,就把昨晚的事(一夜風流啊),並說:“我也贈給她一個玉簪。”

縣令檢驗,果然在女兒屍體的頭上找到了玉簪。

悲痛得大哭,然後叫來恭伯行了女婿的禮。他女兒名叫稚華,死時才十六歲。

【原文】晉世王恭伯,字子升,會稽人,美姿容,善鼓琴。為東宮舍人,求假休吳。到閶門郵亭,望月鼓琴。俄有一女子,從一女,謂恭伯曰:“妾平生愛琴,願共撫之。”其姿質甚麗,恭伯留之宿,向曉而別。以錦褥香囊為訣,恭伯以玉簪贈行。俄而天曉,聞鄰船有吳縣令劉惠基亡女,靈前失錦褥主香囊。斯須,有官吏遍搜鄰船,至恭伯船,獲之,恭伯懼,因述其(明抄本述其作還之。)言:“我亦贈其玉簪。”惠基令檢,果於亡女頭上獲之。惠基乃慟哭,因呼恭伯以子婿之禮。其女名稚華,年十六而卒。(出刑子才《山河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