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都的外形像昆侖山中的(野人),全身都長著毛,一見到人就閉眼張嘴好像在笑。

它們好住在深山的樹林裏,翻石頭尋找螃蟹吃。

《述異記》裏說,南康有一種叫山都的神,外形像人,但隻有二尺多高,渾身黑色皮膚赤紅的眼睛,黃色的頭發長到披散在身上。

他們在深山的樹裏作巢,巢形狀是像蛋但很堅硬,三尺來長,裏麵很有光澤,五色鮮明。(這怪物還是建築高手!)

(還是)兩個巢摞在一起的,中間連著。

當地人說,上麵那個是雄性山都的住處,下麵那個是雌性山都的臥室。

巢旁開一個園形的口,整個巢非常輕,很像個木筒,裏麵用鳥的毛作褥子。

山都神能變化隱身,乍一看,很像是“木客”、“山椮”之類。

贛縣西北十五裏有個古塘,叫餘公塘,上麵有一棵二十圍的大梓樹,這棵樹中心空了,山都在裏麵作了巢。

(這才是故事的開始)宋元嘉元年,縣城裏有道訓道靈兄弟二人砍倒了大梓樹,把山都的巢帶回家了。山都於是現了形,罵兩兄弟說:“我在荒山野嶺裏住著,礙你們什麼事了?能用的樹山裏到處都有,可這棵樹有我的巢,你卻偏偏給砍了。為了報複你們的胡作非為,我要燒掉你的房子!”

這天二更時分,弟兄倆的家中裏外屋都著起了大火,燒得片瓦無存。

至於“木客”,鄧清明著的《南康記》裏說,木客的形貌和說話的聲音,和人並不是完全不同,隻是“木客”的手腳爪子銳利得像鉤子。(會隱形)

他們專門在懸岩峻嶺上住。

他們也能砍木柱,用繩索綁在樹上住。過去曾有人想買他們的木柱,就先把要給木客的物品放在樹下,買多少木本柱就放多少東西。如果“木客”覺得滿意,就把木柱給人,從不多拿或侵犯人,但始終不跟人見麵,也不到街上和人作交易。木客死後也是裝進棺木埋葬,曾有人看見過木客的殯葬,也是用酒、魚和生肉招待賓客,自己吃喝,始終不讓人看見他們。

他們葬棺的墳,常常是在高岸的樹枝上,或者把棺木放在石窠裏。

南康三營的伐船兵說,曾親眼看見木客的葬儀,聽他們在喪禮上跳舞唱歌,雖然不同於人類,但聽起來像風吹過樹林的聲間,好像是唱歌和音樂演奏都融合在一起了。

義熙年間,徐道複到南方去,派人砍木頭用來做船幫,木客就獻出了木頭,但仍然不露麵。

【原文】山都,形為昆侖人,通身生毛,見人輒閉眼張口如笑。好居深樹中,翻石覓蟹啗之。《述異記》曰,南康有神,名曰山都,形如人,長二尺餘,黑色赤目,發黃披身。於深山樹中作窠,窠形為卵而堅,長三尺許,內甚澤,五色鮮明。二枚遝之,中央相連。土人雲,上者雄舍,下者雌室。旁悉開口如規,體質虛輕,頗似木筒,中央以鳥毛為褥。此神能變化隱形,猝睹其狀,蓋木客山林之類也。贛縣西北十五裏,有古塘,名餘公塘。上有大梓樹,可二十圍,老樹空中,有山都窠。宋元嘉元年,縣治民有道訓道靈兄弟二人,伐倒此樹,取窠還家。山都見形,罵二人曰:“我居荒野,何預汝事?山木可用,豈可勝數?樹有我窠,故伐倒之。今當焚汝宇,以報汝之無道。”至二更中,內處屋上,一時起火,舍宅蕩盡矣。木客,鄧清明《南康記》曰,木客頭麵語聲,亦不全異人,但手腳爪如鉤利。高岩絕嶺,然後居之。能斫榜,索著樹上聚之。昔有人欲就其買榜,先置物樹下,隨置多少取之。若合其意,便將榜與人,不取亦不橫犯也。但終不與人麵對與交作市井。死皆加殯殮之。曾有人往看其葬,以酒及魚生肉遺賓,自作飲食,終不令人見其形也。葬棺法,每在高岸樹梢,或藏石窠之中。南康三營伐船兵說,往親睹葬所,舞唱之節,雖異於人,聽如風林汛響,聲類歌吹之和。義熙中,徐道複南出,遣人伐榜,以裝舟檻,木客及獻其榜而不得見。(出《南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