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開元末年,東京安宜坊有位書生,夜裏關門整理書籍。

在門縫中,忽然看見一個人伸出來頭。

書生就嗬問是什麼人,回答說:“我是鬼,現在想要找你(有事啊)。”

於是邀請書生出門。

書生隨他到門外,在地上畫了個十字,便向前走。

走出安宜坊,到了寺門鋪,書生說:“寺觀在眼前,一定不能通過。”

鬼說:“隻要跟著我走就行了,不用苦惱這個”。

不久,到了定鼎門內,鬼背著書生從門隙中出來,向前走到五橋,道旁出現一座墳,天窗中有火光。

鬼又背著書生上天窗旁邊,低下頭看見一個婦人,對著有病的小孩啼哭,她的丈夫在旁邊假裝睡覺。

鬼就跳下,用手遮擋燈光,婦人害怕,嗬呼丈夫說:“兒子現在快要死了,你怎麼忍心貪睡?現在還趕上有個壞東西來遮掩燈光,趕快強行起來點上燈。”

丈夫起來添燈油,鬼回避婦人。

忽然拿出布袋包了她兒子,小孩還能在布袋裏動,鬼就背著出來。

到天窗上,又背著書生下到地上,送他到定鼎門,到書生的住宅,感激地說:“我奉地下人的吩咐,來抱小孩,這事須活人作伴,所以這次麻煩您了,應該可以理解我吧。”

說完就離開了。

那書生當初隨鬼去時,所停的地方都畫十字。

第二天,書生領他的兄弟察看那些十字。

十字都驗證了,於是到丟兒子的人家裏詢問情況,也都相同。

【原文】開元末,東京安宜坊有書生,夜中閉門理書。門隙中,忽見一人出頭。嗬問何輩,答雲:“我是鬼,暫欲相就。”因邀書生出門。書生隨至門外,畫地作十字,因爾前行。出坊,至寺門鋪,書生雲:“寺觀見,必不得度。”鬼言:“但隨我行,無苦也。”俄至定鼎門內,鬼負書生從門隙中出,前至五橋,道旁一塚,天窗中有火光。鬼複負書生上天窗側,俯見一婦人,對病小兒啼哭,其夫在旁假寐。鬼遂透下,以手掩燈,婦人懼,嗬其夫雲:“兒今垂死,何忍貪臥!適有惡物掩火,可強起明燈。”夫起添燭,鬼回避婦人。忽取布袋盛兒,兒猶能動於布袋中。鬼遂負出,至天窗上,兼負書生下地。送入定鼎門,至書生宅,謝曰:“吾奉地下處分,取小兒,事須生人作伴,所以有此煩君。當可恕之。”言訖乃去,其人初隨鬼行,所止之處,輒書十字。翌日,引其兄弟覆之,十字皆驗。因至失兒家問之,亦同也。(出《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