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rán蛇,大的有五六丈長,五六尺粗。
稍微小的也不下於三四丈長,粗細和長短的比例也和大蛇一樣。
它們身上有斑紋,花紋象彩色的錦繡。
鄉裏人說:“春夏之際,蚺蛇大多在山林中等待撲鹿,鹿經過身旁就咬住它,從尾部開吞,隻是頭和角受阻礙留在口外,就走到深樹林裏,放下鹿頭,等鹿腐爛了,頭角掉到地上,鹿身才能咽下肚去。
這時候,蛇極其衰弱。等那鹿消化完了,樣子就靈活挺秀光澤悅目,比沒吃鹿的蛇要神勇健壯。”
有的人說:“蛇一年就吃一隻鹿。”
【原文】蚺蛇,大者五六丈,圍五六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圍亦稱是。身斑,文如錦纈。裏人雲,春夏多於山林中等鹿,鹿過則銜之。自尾而吞,唯頭角礙於口外,即深入林樹間,閣其首,伺鹿壞,頭角墜地,鹿身方咽入腹。如此後,蛇極羸弱,及其鹿消。壯俊悅澤,勇健於未食鹿者。或雲,一年則食一鹿。(出《嶺表錄異》)
(2)
又一說法,蚺蛇常吞食鹿,把鹿消化光了,就纏繞樹上吐出骨頭。
蛇生瘡休養時,身上的肥肉味道最美。如果把婦女的衣服扔給它,它就盤踞著不動。蛇的膽每月的上旬靠近頭部,中旬靠近尾部。
【原文】一說,蚺蛇常吞鹿,鹿消盡,乃繞樹出骨。養瘡時,肪腴甚美。或以婦人衣投之,則蟠而不起。其膽上旬近頭,中旬近尾。(出《酉陽雜俎》)
蚺蛇膽
泉建州進貢蚺蛇膽。
五月五日時取蛇膽,用兩根柱子相距五六尺,夾住蛇,擊打蛇的頭和尾,再用木棒在蛇的腹部來回敲打,蛇膽就聚集起來,用刀割取蛇膽。
然後給蛇的刀口上藥放了蛇,蛇也不會死。
再取蛇膽時,看見蛇的肋下有刀痕,就放了它。
【原文】泉建州進蚺蛇膽,五月五日取時膽。兩柱相去五六尺,擊蛇頭尾,以杖於腹下來去扣之,膽即聚,以刀刲取。藥封放之,不死。複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出《朝野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