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旬在夔州當府吏的時候,他兒子楊椿當時二十四歲,中了狀元。(天下奪魁)
太守就讓楊旬解職(退休回家養老),楊旬就說:“念在我楊旬當書吏(相當於現代的公司文員)四十年了,家裏也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財,隻有三個慳qian囊,(存錢罐,就是專門裝銅錢用的)。
就拿來打開看,第一個裏麵有三十九文大銅錢;第二個有四千餘文中等的銅錢;第三個有萬餘枚小銅錢。
太守問這是(幾個意思?)
楊旬說:“每次審案子,有判的重罪改輕判的,由死罪改成流放的就往第一個裏放一個大銅錢;由流放改成杖刑的就投一個中等的銅錢;有杖刑的改成釋放的就投一個小銅錢,現在我兒子能奪得狀元,都是這幾個慳囊所積攢的(功德)啊。我怎麼敢忘了公門的(栽培)而自己拿走呢?
【原文】楊旬為夔州府吏,子椿年二十四,大魁天下。
太守命旬解職,旬曰:“念旬為書吏四十年,家無餘資,惟留下三個慳qian囊(即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一種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
乞取來開看,第一個有三十九文大錢;第二個有四千餘文中錢;第三個有萬餘小錢。
太守問故,曰:“每論獄囚,遇有入重為輕者,從死罪請改流罪,即投一大錢。從流罪請改杖罪,即投一中樣錢。從杖罪改放,便投一小錢。今日旬男中天下都魁,皆此慳囊所積也!安敢舍公門而自放逸哉?”
【
這個慳囊。便要拴好。無柰世人所守的慳囊。大異乎是。】
《公門果報錄》(清)宋楚望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