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州仁壽寺僧人釋道懸,從小就很聰慧,而且很好學,被州裏的人們所敬仰。
他曾宣請《涅槃經》八十多遍,可說是精透嫻熟。
貞觀二年的時候,崔義直做虞卿縣的的縣令。
他派人啟請釋道懸講經。
才開始講經題,就悲泣地哭了起來,對聽講經的人們說:“因為離著佛在世的時代已經相當遙遠了,佛說過的精妙言語已經有些失傳了,像我這樣庸愚的人所傳授的,不足以當做學習的範本;但隻要有信心歸依佛的教誨,自然就能通達領悟。這次講經,隻能講到《師子品》,我的時日也不多了,希望大家各自用心吧。”
後來他講到《涅槃經·師子品》,到第二早上沒病沒痛地就圓寂了。
俗家和出家的眾弟子們都非常驚訝又悲痛。
蒲州縣長崔義直赤足步行,親自護送法師的遺體到南山北坡。
當時正是十一月的冬天,土地都結冰凍住了,埋葬之後,墳墓上就長出花朵,像蓮花一樣,但稍微小一點,頭和手腳的地方,各長出一朵花。
崔義直於是派人晚上守著墓地,但是守夜的人疲倦睡著了,就有人偷摘了花朵;第二天早上一看,法師全身四周都長出了花朵,總共有五百多株,過了七天才枯萎。(義直及僧俗都這樣說。)
【原文】
蒲州仁壽寺僧,釋道懸。
少聰慧,好學,為州裏所崇敬。
講涅槃八十餘遍,號為精熟。
貞觀二年,崔義直任虞卿縣令。
人請縣講經。初發題,悲泣,謂眾人曰:“去聖遙遠,微言隱絕,庸愚所傳,不足師範,但以信心歸向,自當識悟。今之講說,止於師子。時日既沒,願各在心。”既而講至師子,一旦無疾而卒。
道俗驚慟,義直身自徒跣,送之南山之陰。
時十一月,土地冰凍,下屍於地,地即生花,如蓮而小。
頭及手足,各有一花,義直奇之。
令人夜守,守者疲睡,有人盜折其花。
明旦視之,周身並有花出,總五百餘莖,經七曰乃萎幹(義直及道俗皆說雲爾)。《冥報記》-唐-唐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