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有個書生在太原居住。

家裏很窮苦,隻好教書養家糊口。

他家離官府倉庫很近,有一次,他鑽了進去,那庫內有幾萬貫錢。他忍不住就拿些錢。這時出來一個金甲人手裏拿著槍對他說:“你要錢,可以到尉遲公那裏要個公帖,這是尉遲敬德的錢。”

於是書生就到處訪求尉遲敬德,可一直也沒有找到。

有一天到了打鐵的鋪子裏,聽說有個打鐵的尉遲敬德,正在赤著上身蓬著頭發打鐵。

書生等到他休息了,就上前拜見。尉遲就問他:“為什麼這樣?”

書生說:“我家很貧困,您又很富貴,想要五百貫錢,不知能不能給?”

尉遲很生氣說:“我是個打鐵的,怎麼能富貴?你是在侮辱我吧!”

書生說:“如果你能可憐我,隻要給我寫個字條就可以,以後你就會知道怎麼回事了。”

尉遲沒辦法,隻好讓書生自己寫字條。

字條上寫:“今付某某五百貫錢。”又寫上月日時間,在最後署上尉遲的名。書生得到字條拜謝後拿著走走了。

尉遲和他的徒弟拍著手大笑,認為這書生太荒謬了。

書生得到字條後回到庫裏,又見到金甲人,把字條呈給他,金甲人看後笑著說:“對”。

讓書生把字條係在房梁上邊,讓書生拿錢,隻限五百貫。

後來敬德輔佐英明的君主,立下特大的功勞,當他解甲歸田時,皇帝恩賜給他錢,另加一庫財物還未啟封。

於是就得到了那一庫錢,等開庫看錢,對帳查點,發現少了五百貫。正要處罰守庫人,忽然發現在房梁上的字條,敬德一看,原來是打鐵時寫的字條。他一連幾天驚歎不已,派人暗暗尋找書生,找到後,書生把所見到的事都告訴了敬德,敬德又重重賞了他,又把庫中的財物分給了以前的朋友們。

【原文】隋末,有書生居太原,苦於家貧,以教授為業。所居抵官庫,因穴而入,其內有錢數萬貫,遂欲攜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錢,可索取尉遲公帖來,此是尉遲敬德錢也。”書生訪求不見,至鐵冶處,有煆鐵尉遲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鍛煉之次,書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遲公問曰:“何故?”曰:“某貧困,足下富貴,欲乞錢五百貫。得否?”尉遲公怒曰:“某打鐵人,安有富貴?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憫,但賜一帖,他日自知。”尉遲不得已,令書生執筆,曰:“錢付某乙五百貫。”具月日,署名於後。書生拜謝持去。尉遲公與其徒,拊掌大笑,以為妄也。書生既得帖,卻至庫中,複見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係於梁上高處。遣書生取錢,止於五百貫。後敬德佐神堯,立殊功,請歸鄉裏。敕賜錢,並一庫物未曾開者,遂得此錢。閱簿,欠五百貫,將罪主者,忽於梁上得帖子。敬德視之,乃打鐵時書帖。累日驚歎,使人密求書生,得之,具陳所見。公厚遣之,仍以庫物分惠故舊。(出《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