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李員是河東人,居住在長安延壽裏。
唐朝元和年間初夏的一天晚上,李員獨自在他的臥室裏。
剛剛躺在床上,還沒睡熟,忽然聽見屋內西邊的角落有微弱的聲音,細小又象離
得很遠,就好象撞擊金石樂器所產生的韻律,像這樣長久不斷。
一會兒又有人唱歌,歌聲極其清遠、清脆,又長久不停。
李員暗暗記下了所唱的歌詞。
歌中唱道:“顏色和秋蘭青青的葉子不同,聲音敢與石磬比鳴。七月初七這天,我要向你顯示出原形。”
歌唱完,音樂也停止了。
李員又驚又感到奇怪。到了早晨,命仆人徹底查找聲音的蹤跡,可是找不到。
這天晚上,李員自己單獨在屋中,又聽見了那聲音,歌聲淒涼幽遠且時間很長,歌詞也同前次一樣。
歌詞唱完,李員心裏知道這是怪異,默默地驚奇,象這樣一連幾個晚上,都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以後到了秋天,開始的前六天,夜晚雨很大,使李員家廳堂北牆倒塌。
第二天,牆北麵又聽見了那聲音。
李員吃驚地觀看,在北牆下得到了件樂器是缶,僅一尺多,用黃金製成,形狀奇特古怪,與一般的金缶很不同。
蘚苔遮住了它的光亮,上麵隱約有文字,但看不清楚,大概是千百年前的樂器。用手敲打它,它的音韻特別悠長。
李員立即令人洗去它上麵的泥土和蘚苔,上麵的字才可以閱讀。
字全都用小篆書寫,原來是崔子玉的座右銘。
李員得到了這件寶物感到很驚異,但始終不知它是哪個朝代製造的。
【原文】進士李員,河東人也,居長安延壽裏。元和初夏,一夕,員獨處其室。方偃於榻,寐未熟,忽聞室之西隅有微聲,纖而遠,鏘然若韻金石樂,如是久不絕。俄而有歌者,其音極清越,泠泠然,又久不已。員竊誌其歌詞曰:“色分蘭葉青,聲比磬中鳴。七月初七日,吾當示汝形。”歌竟,其音闋。員且驚且異。朝日,命家童窮其跡,不能得焉。是夕,員方獨處,又聞其聲,淒越且久,亦歌如前。詞竟,員心知為怪也,默然異之。如是凡數夕,亦聞焉。後至秋,始六日,夜有甚雨,隤其堂之北垣。明日,垣北又聞其聲,員驚而視之,於北垣下得一缶,僅尺餘,製用金成,形狀奇古,與金之缶甚異。苔翳其光,隱然有文,視不可見,蓋千百年之器也。叩之,則其韻極長。即令滌去塵蘚,方可讀之,字皆小篆書,乃崔子玉座右銘也。員得而異之,然竟不知何代所製也。(出《宣室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