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元年,扶餘國貢入三樣寶物:一樣叫“火玉”;一樣叫“澄明酒”;還有一樣是“風鬆石”。

火玉色紅,長半寸,上尖下圓。

發光能照出幾十步遠。把火玉積攢起來,可以燒開鍋。

放到屋裏,冬天就不用往衣服裏絮棉花了。宮裏的人常用這種東西。

澄明酒,也是方國所進獻,紫色,膏狀,喝起來讓人感到骨頭都有香味了。

風鬆石方圓一丈,玉一樣晶瑩清澈。那上麵有樹。它的形狀像一棵古鬆仰向天空,颯颯地涼風生於其間。到了盛夏,皇上就把它放到殿內,消暑納涼。到了秋季,寒氣一來,就讓把它撤出去。

【原文】會昌元年,扶餘國貢三寶:“曰火玉”,曰“澄明酒”,及“風鬆石”。火玉色赤,長半寸,上尖下圓。光照數十步。積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內,冬則不複亦挾纊。宮人常用。澄明酒,亦異方所貢也。色紫如膏,飲之令人骨香。風鬆石方一丈,瑩澈如玉。其中有樹,形若古鬆偃蓋,颯颯焉而涼飆生於其間。至盛夏,上令置於殿內,稍秋氣颼颼,即令徹去。(出《宣室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