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交是蘇州府昆山縣人,靠種田、打漁自以為生,住在鬆江南岸的趙屯村,三十多歲了,不知道真的能修道成仙。

每次他釣到大魚就非常高興,用木槌把大魚打死,燉熟了,然後蘸上蒜泥韭醬吃,並對人說世上再也沒有比吃燉魚更美的事了。

有一天,他劃著漁船高唱著漁歌在江裏走了幾裏地,忽然看見江中有一隻彩船,船裏坐著非常年輕的七位道士,戴著鑲嵌著寶玉的帽子,披著繡有雲霞圖形的帔肩,周圍有十幾個侍從都是童男童女,男的頭上梳兩個抓髻,女的頭發梳成雲鬟樣式。船上還有四個穿黃衣的人。這時,船上有個道士喊王可交的名字,王可交正在驚訝中,自己的船已經自動靠在了道士的彩船旁了。

一個道士讓小僮領著王可交上了彩船,隻見七位道士的麵前都擺著青玉的鬆盤酒器,酒器餐具都透明閃光,王可交不認識那些餐具酒器是什麼製成的。

還有十幾個樂妓,手拿各種樂器站在一旁。王可交站在筵席的遠處向每個道士一一行禮後,七位道士都仔細打量他。一位道士說:“此人骨相很好,應該成仙,隻是他生在人世,由於生病針灸,把眉間刺破了。”

另一個道士說:“給他些酒喝吧。”

一名侍者就拿酒壺往杯子裏倒酒,但怎麼倒酒也不出來,侍者就報告給道士,道士說:“這酒是仙酒,他必須把凡人的骨頭換掉才能喝得了這酒。酒倒不出來,正說明他命中不該喝仙酒。”

又一個道士說:“讓他吃栗子吧。”

一位道士就從酒桌上拿了兩個栗子遞給侍者,侍者又把栗子給了王可交讓他吃。王可交看那栗子是黑紅色,像棗子那樣光滑,二寸多長,一啃有皮,栗肉又脆又甜,不像人間的栗子,吃了好半天才把兩個栗子吃完。

這時一個道士說:“王可交已經和我們見過麵了,讓他回去吧。”說罷就讓一個穿黃衣的人把王可交送到岸上。王可交在彩船邊到處找不到自己的漁船,黃衣人說:“不必坐漁船,你一閉上眼就到了。”

王可交就閉上眼睛,立刻覺得耳邊響起呼呼的風聲和水聲。

黃衣人讓他睜開眼,他發現自己坐在草叢中的一塊大石頭上,四周是重重山峰和參天的鬆柏,那黃衣人也不見了。不遠處有一個高大的門樓,有人在門樓中出出進進。不一會兒,有幾個打柴的和幾個和尚來到王可交麵前,問他是什麼人,他就把詳情說了。

那些人又問他什麼時候離開家的,他說是今天早上。

那些人問王可交今天是幾月幾日,王可交說:“三月三日呀。”

那些人大吃一驚說:“今天是九月初九,離三月初三已經半年多了!”

王可交又問這裏是什麼地方,一位和尚說:“這裏是天台山的瀑布寺前哪。”

他又問這裏離華亭多遠,和尚說:“水路陸路加在一起一千多裏。”

王可交十分驚訝。那和尚請他到廟裏去休息並請他吃飯,

王可交說一點不餓,隻是想喝水。和尚們都圍著他問長問短,十分驚奇,就把這事報告了唐興縣並上報給台州。

越州的廉使王渢向來尊奉道教,就召見了王可交。聽王可交談了以後,非常相信,認為神仙的變化是無所不能的,誰也不可理解。

王可交身材七尺多高,儀表和一般人很不同,談吐也很高雅。

王渢感歎地說:“王可交真是位神仙啊!”又因為王可交和自己同姓,就對他更加敬重,並讓他穿上道士的衣裳。

後來王渢派人到蘇州去了解核實王可交的事,人們都說三月初三王可交坐著漁船到江中去再也沒回來,他家的人隻是找到了他的漁船,以為他一定是落入江中淹死了,到處也打撈不到他的屍體,他的妻兒隻好用招魂的儀式給他辦了喪事,王渢證實了這一切後就向皇帝上表報告這件事,皇上也大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