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承禎,字子微,博學多才,善長文學,他鑽研篆書,自成一體,叫作“金剪刀書”。
他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號“白雲子”。他有服用丹藥的道術,武則天多次征召他,他都不應。唐睿宗崇尚道教,對他屢次給予特別的尊敬。他剛應召赴京,睿宗就向他問起推斷人事吉凶禍福的事。
他回答說:“《老子》上說:‘削弱權力,再削弱權力,以達到順應自然。’心中想到的,眼裏看到的事物,常常削弱欲望尚且不能做到不想不看,難道還要再鑽研異端而增加心智上的憂慮嗎?”
睿宗說:“以順應自然的方法治理自身,就可以做到清高;用順應自然的方法治理國家,怎樣呢?”
他回答說:“國家就像自身一樣。《老子》上說:‘在淡泊上多注意,在寂靜處聚會真氣,順應事物的自然規律,就沒有私欲了,那麼天下也就治理了。’《易經》上說:‘聖人應當按照天地的規律去修養自己的道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自然規律。’因此知道天不講話而守信,順應自然就能成功。順應自然的要旨就是治理國家的要旨。”
睿宗深深讚賞他奇特見解,要把他留在宮中,封他做大官,他堅決推辭。不久他告別回山。皇上就賜給他寶琴和花披肩,派人送他。很多公卿都作詩送他。有一個叫徐彥伯的常侍,選擇了其中三十首最好的,結成一個集子,還為詩集寫了
序言,命名為《白雲記》。
當時有一個叫盧藏用的人,他早年隱居在終南山,後來登上朝廷,身居顯要職位。他見司馬承禎要回天台山,就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這終南山裏就有不少佳處,何必非回天台山不可呢?”司馬承禎不慌不忙地說:“依我所見,終南
山是當官的捷徑而已。”盧藏用有羞慚的表情。
唐玄宗坐了天下,也深深愛好道術,多次征召,把司馬承禎召到京城,留在殿內,對他很有禮貌,十分尊敬他,向他請教延壽度世的事。
司馬承禎講得很隱晦,沒有直說。
唐玄宗秘密地記錄,又秘密地收藏,所以世人無法得知他們談話的內容。
從此,唐玄宗治理國家四十多年,雖然有安祿山侵犯潼關,皇帝避難去到蜀地,但是他終究回京繼續做太上皇。
回來之後又過了七年才死去。他的死實在是因為天數,難道不是道力幫他延長的嗎?當初,唐玄宗登封太嶽回來,問司馬承禎:“五嶽是什麼神主宰的?”
司馬承禎說:“嶽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雲雨,能潛藏各種神仙,國中有聲望的人管理它。雖然是山林之神,但是也有仙官主管。”
皇帝於是詔令在五嶽山頂上修建仙官廟。這種仙官廟,是從司馬承禎開始的。
另外,有一位蜀地的女真人謝自然,她乘船過海,要到蓬萊去求師。
船被風刮,來到一座山前,見到一位道人,指點她說:“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名在丹台,身居赤城,他是真正的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