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夢見了神仙的儀仗隊,千乘萬騎會集在空中。
有一個人穿著紅色衣服,戴著金色帽子,從車上下來,拜見唐玄宗說:“我是九天的采訪使,到人間來巡察探訪,想要在廬山的西北麵蓋一所下宮,木石基址已經有了,隻是需要人力罷了。”
唐玄宗就派中使到廬山西北去看,果然有基址在那裏。
過了兩宿,又有幾千根大木頭自然地到來,不是什麼人所運來的。
按照殿、堂、廊、宇的不同需要,分別弄來不同的木料,長短粗細都很適用。
有人說,這些木頭是以前九江王采伐的,打算建造宮殿,沉沒在江州湓水岸邊,其實是神仙運來供使用的。
廟西的長廊,柱子架在空中,在大山澗的上麵,它下麵有奔流轟響的河水,深不可測,已經好多年了,從來沒有危險發生。
當初蓋廟的時候,木材是一齊來的,一天晚上就來了上萬根,根根都有水痕。
門殿廊宇的基石,是自然變化出來的,並不是人築造的。
曾經有五色的神光,照耀著要蓋廟的地方,常常像白天一樣。
蓋廟的時候,人們揮斧做工,一點不閑著,卻誰也不疲倦,十來天就把廟蓋了起來。完工的時候,中使夢見一個神仙對他說:“赭堊、丹、綠各種顏料,廟北的地下就有,找一找就能找到,不必到很遠的地方去找。”
於是中使派人尋找,挖回來使用,一點也不缺。
後來建昌渡有五百多名仙官,好像穿著道士服的人,都說要到使者廟來。
現在那圖像還存在。
當初唐玄宗夢見神仙的那天,就找來了天台山的道士司馬承禎,向他打聽這事。司馬承禎奏道:“現在名山大川裏供奉的神,都是把他們當作一方之主來祭祠的。太上老君擔心他們作威作福而為害黎民百姓,分別派來上界的仙人,到名川嶽監察他們。五嶽有真君在那裏,又有青城丈人為五嶽之長。潛山的九天司命主管九天的生死簿籍;廬山九天使者執掌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等三天的令符,可彈劾所有的神仙。他們都是五嶽的上司。何不各為他們蓋上廟,用齋食犒賞他們
呢?”
唐玄宗聽了他的話,這一年五嶽三山都蓋起了廟。
【原文】唐開元中,玄宗夢神仙羽衛,千乘萬騎,集於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車而下,謁帝曰:“我九天采訪,巡糾人間,欲於廬山西北,置一下宮,自有木石基址,但須工力而已。”帝即遣中使,詣山西北,果有基跡宛然。信宿,有巨木數千段,自然而至,非人所運。堂殿廊宇,隨類致木,皆得足用。或雲,此木昔九江王所采,擬作宮殿,沉在江州湓浦;至是神人運來,以供所用。廟西長廊,柱礎架虛,在巨澗之上。其下汨流奔響,泓窅不測,久曆年歲,曾無危墊。初作廟時,材木並至,一夕巨萬,皆有水痕。門殿廊宇之基,自然化出,非人版築。常有五色神光,照燭廟所,常如晝日。揮斤運工,略無餘暇,人力忘倦,旬日告成。畢工之際,中使夢神人曰:“赭堊丹綠,廟北地中,尋之自得,勿須遠
求。”於是訪之,采以充用,略無所缺。既而建昌渡有靈官五百餘人,若衣道士服者,皆言詣使者廟。今圖象存焉。初玄宗夢神人日,因召天台道士司馬承禎,以訪其事。承禎奏曰:“今名山嶽瀆血食之神,以主祭祠,太上慮其妄作威福,以害蒸黎,分命上真,監蒞川嶽,有五嶽真君焉。又青城丈人為五嶽之長,潛山九天司命立九天生籍,廬山九天使者執三天之符,彈劾萬神,皆為五嶽上司,盍各置廟,以齋食為饗。”玄宗從之。是歲,五嶽三山,各置廟焉。(出《錄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