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在白天宴居昏昏欲睡,夢見了二十七位仙人對他說:“我們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一個人因為值班,在天上不能下來。我們寄住在羅底間三年了,一直給陛下鎮護國界,不讓外寇侵擾邊疆。眾神仙常常改換形貌混跡在人群中到處遊玩。”
醒了之後,他就下令全國,尋找那個叫“羅底”的地方,最後也沒找到。
改天的夜裏又夢見二十八宿對他說,“羅底”在一個有音樂的地方。
於是他就又下令尋找。在寧州東南五裏的地方,有個地方叫羅川,川中有縣,縣是以川名命名的。還有個羅州山,相傳山中有洞穴,而且草木蔭翳不通,打柴的放牧的聽到裏邊有音樂之聲。
唐玄宗下令派人尋找這個地方,找了很久也沒找到。
忽然有一隻白兔從林中跑了出來,直接跑進一座山崖的下邊,(他們)尋找兔子跑進去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洞口。
進洞一看,這是一個寬敞的石室,裏邊有二十七尊石像。
於是就把這二十七尊石像運進宮中,在殿內為它們設了位置,早晚燒香。
皇帝還親自來瞻仰拜謁。皇帝又讓夾印花工仿製了二十七尊神像,送回原來的洞裏,在那地方蓋起了通聖觀,改羅川縣為真寧縣,用來表彰這個地方。又賜了寶香和香爐,香爐至今還在。
本地的人說,往年有一位底老人,不知他從什麼地方來。
他眉毛花白,頭發雪白,與其他老頭不同,有時外出,有時靜處,鄉裏人都敬重他。他在山下賣酒,常常有些跟普通人不同的人來喝酒。有的藥童和樵夫,也來往於他家。
一天早晨眾人對他說:“加酒啊,再喝一回,以後不再來了!”像他們說的那樣,他加酒招待他們。酒燙好之後,群仙果然來了。喝到酣暢的時候,在下邊的一個人來到座間說:“我要刻下眾仙人的像留於後世。”
於是他取出二十七塊石片,刻成了二十七個人,頃刻之間,完全刻出了眾仙人的逼真容貌,放在洞中,按照喝酒時的座次排列,全都在後麵記上他們的名字,安放完了便散去。
底老也不知去了哪裏,當時人們都認為他成仙飛升了。
底老,人們懷疑他是二十八宿中的氐宿,後來著作郎東門誥,寫了讚序記下了這件事。
【原文】唐開元中,玄宗皇帝晝景宴居,昏然思寐,夢二十七仙人雲:“我等二十八宿也,一人寓直,在天不下。我等寄羅底間三年矣,與陛下鎮護國界,不令戎虜侵邊。眾仙每易形混跡遊處耳。”既寤,敕天下山川郡縣,有‘羅底’字處訪之,竟不能得。他夕又夢雲:“有音樂處是也。”再(“再”字原缺,據明抄本、陳校本補。)詔訪焉。於寧州東南五裏,有地名羅川,川上有縣,縣以川名。有羅州山,相傳有洞穴,而翳薈不通。樵牧者聞音樂之聲。詔使尋之,久而不見。忽有白兔出於林中,徑入崖下。尋所入而得嵌竇焉。石室寬博,中有石像二十七真,得之以進。乃於內殿設位,晨夕焚香,躬自瞻謁。命夾紵工作二十七像,送於本洞。於其處置通聖觀,改縣為真寧以旌之。賜寶香及爐,爐今猶在。鄉裏之人言:“昔年有底老者,不知所來,龐眉皓發,異於他叟。或出或處,鄉俗鹹敬之。於山下賣酒,常有異人來飲。或藥童樵父,來往其家。一旦眾人謂底老曰:“加其醞,更一飲,不複來矣。”如其言,加釀以待焉。釀熟,群仙果至,飲酣,居下者一人,與坐雲:“我請刻眾仙之形,以留於世。”乃取石二十七片。刻成二十七人。俄頃之間,備得眾仙真容,置於洞中,依飲時列坐。皆誌仙之名氏於其背。安訖而散去。底老亦不複知所之。時人鹹謂仙舉也。底老者,疑其氐宿耳。後著作郎東門誥,為讚序以紀之。(出《神仙感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