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半住在村落裏,每次住過人們就更相信他。
他曾經生過口瘡,幾個月沒吃飯,那樣子就像馬上要死似的。
村裏人一向認為他是神,於是就為他設了道家的齋供。供散,他忽然起來枕到
枕頭上,對眾人說:“你們看看我口裏有什麼東西!”
於是他就張開簸箕般的大口,五髒全都露了出來。
人們大吃一驚,行禮問他這是怎麼回事,他隻是說:“這些東西實在可惡!這
些東西實在可惡!”(五髒要吃喝用!)
後來不知他到底怎樣了。
【原文】翟乾祐,雲安人也。龐眉廣顙,巨目方頤,身長六尺,手大尺餘,每揖人,手過胸前。常於黃鶴山師事來天師,盡得其道。能行氣丹篆,陸製虎豹,水伏蛟龍,臥常虛枕。往往言將來之事,言無不驗。因入夔州市,謂人曰:“今夜有八人過此,宜善待之。”是夕火燒百餘家。曉之者雲:“八人乃火字也。”每入山,群虎隨之。曾於江上與十許人玩月。或問曰:“月中竟何所有?”乾祐笑曰:“可隨我手看之。”乃見月規半天,瓊樓金闕滿焉。良久乃隱。雲安井自大江溯別派,凡三十裏。近井十五裏,澄清如鏡,舟楫無虞。近江十五裏,皆灘石險惡,難於沿溯。乾祐念商旅之勞,於漢城山上,結壇考召,追命群龍,凡一十
四處,皆化為老人,應召而至。乾祐諭以灘波之險,害物勞人,使皆平之。一夕之間,風雷震擊,一十四裏,盡為平潭矣。唯一灘仍舊,龍亦不至。乾祐複嚴敕神吏追之。又三日,有一女子至焉。因責其不伏應召之意。女子曰:“某所以不來者,欲助天師廣濟物之功耳;且富商大賈,力皆有餘,而傭力負運者,力皆不足。雲安之貧民,自江口負財貨至近井潭,以給衣食者眾矣。今若輕舟利涉,平江無虞,即邑之貧民,無傭負之所,絕衣食之路,所困者多矣。餘寧險灘波以贍傭負,不可利舟楫以安富商。所(“所”原作“無”,據明抄本、陳校本改。)不至者,理在此也。”乾祐善其言,因使諸龍各複其故。風雷頃刻,而長灘如舊。唐天寶中,詔赴上京,恩遇隆厚。歲餘還故山,尋得道而去。先是,蜀有道士佯狂,俗號為“灰袋”,即乾祐晚年弟子也。乾祐每戒其徒曰:“勿欺此人,吾所不及。”常大雪中,衣布裙,入青城山,暮投蘭若求僧寄宿。僧曰:“貧僧一衲而已,天寒,此恐不能相活。”道者但雲:“容一床足矣。至夜半,雪深風起。僧慮道者已死,就視之,去床數尺,氣蒸如爐,流汗袒寢。僧始知其異人。未明,不辭而去。多住村落,每住人愈信之。曾病口瘡,不食數月,狀若將死。村人素神之,因為設道齋,齋散,忽起就枕,謂眾人曰:“試窺吾口中,有何物也?”乃張口如箕,五髒悉露。同類驚異,作禮問之。唯曰:“此足惡!此足惡!”後不知所終。(出《酉陽雜俎》、《仙傳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