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

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經常看見有一個老人騎著驢在那兒出入。

過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臉色,衣服象原來一樣,沒有變化。

也看不到他的家屬。詢問巷中的鄰裏,都說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再沒有別的職業。經觀察,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賀知章經常在空閑日子到王老那裏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謹慎。

他隻有一個使喚童子。賀知章就問他的職業,老人很隨便地回答。

由於和他往來增多,逐漸地更加尊敬他,言論也逐漸多起來,於是在言談中說了他善於修道煉丹之術。

賀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願意拜老人為師。後來賀知章和夫人拿一顆明珠,自己說是在家鄉的時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給講授道法。

老人接過之後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買餅來,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並請賀知章吃。賀知章自己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裏很不愉快。

老人已經察覺說:“道是用心才能求得的,哪裏是在於努力爭來的呢?慳惜之心還沒有止息,道術也不能成功。應當到深山窮穀中,勤奮地、專心致誌地探索尋取它,不是用一朝一夕能所能傳授給你的。”

賀知章聽了頗有心得,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離開了。

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官,入道還鄉。

【原文】賀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門有小板門,常見一老人乘驢出入其間。積五六年,視老人顏色衣服如故,亦不見家屬。詢問裏巷,皆雲是西市賣錢貫王老,更無他業。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謹,唯有童子為所使耳。賀則問其業。老人隨意回答。因與往來,漸加禮敬,言論漸密,遂雲善黃白之術。賀素信重,願接事之。後與夫人持一明珠,自雲在鄉日得此珠,保惜多時,特上老人,求說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餅來。童子以珠易得三十餘胡餅,遂延賀。賀私念寶珠特(明鈔本“特”作“持”)以輕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豈在力爭;慳惜未止,術無由成。當須深山窮穀,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賀意頗悟,謝之而去。數日失老人所在。賀因求致仕,入道還鄉。(出《原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