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母是盱眙(XuYi

)人,寡居沒有兒子,在平原亭開個客店。

客人來投宿休息,全像回到家裏一樣。

客人給錢多少,她也從不說什麼。客人住幾個月,她也沒有什麼對他們厭煩的。

掙到的錢,除了自家衣食之外,就把它施舍給貧寒的人。

曾有個年輕人在這住了幾天,這個年輕人舉動異常,臨走時說:“我是東海小童。”梁母也不知道小童是什麼人。

宋元徽四年丙辰,馬耳山道士徐道盛臨時到蒙陰去,在蜂城西遇見一輛青牛拉的車,牛車自己往前走。

這時隻見一個小童召呼徐道士前去,徐道盛就往前走,離車三步左右站住了。

又看到兩個童子,年齡都在十二三歲左右,都穿著黃色衣服,用大紅色的布帛裹著頭上發髻,而容貌端莊服飾整齊,是人世上沒有的。

車裏的人派一個小童傳話說:“我是平原客舍的梁母,如今被太上道君召回,應當經過蓬萊尋訪子喬,經泰山考召,意欲相見,果得子來。靈轡飄飄,山脊上艱

險崎嶇,渡口和驛站有限,每日行程三千。陪同尊長回答應對就在近日,我的心裏很憂傷,就得乘煙霞上三清,這三個童子送我到玄都國。你替我向東方各位清信士女辭謝。太平就在近期,十一年後,好度引你,度過這個危難之憂。”

梁母又舉手告辭說:“太平時再相見。”就驅車騰飛而去,極力望去就沒影了。徐道盛回到平原旅舍打聽梁母,正是梁母脫離塵世的那天見到她的。

【原文】梁母者,盱眙人也,寡居無子,舍逆旅於平原亭。客來投憩,鹹若還家。客還錢多少,未嚐有言。客住經月,亦無所厭。自家衣食之外,所得施之貧寒。常有少年住經日,舉動異常,臨去曰:“我東海小童也。”母亦不知小童何人也。宋元徽四年丙辰,馬耳山道士徐道盛暫至蒙陰,於蜂城西遇一青牛車,車自行。(行雲笈七簽一一五作住)見一童呼為徐道士前,道盛行進,去車三步許止。又見二童子,年並十二三許,齊著黃衣,絳裹頭上髻,容服端整,世所無也。車中人遣一童子傳語曰:“我平原客舍梁母也,今被太上召還,應過蓬萊尋子喬,經太山考召,意欲相見,果得子來。靈轡飄飄,崗嶮巇(崗嶮巇原作玄綱陰。據雲笈七簽改),津驛有限,日程三千(日程三千原作三日程三字。據雲笈七簽改)。侍對在近,我心憂勞,便當乘煙三清,此三子見送到玄都國。汝為我謝東方諸清信士女,太平在近,十有餘一,好相開度,過此憂危。”舉手謝雲:“太平相見。”馳車騰逝,極目乃沒。道盛還逆旅訪之,正梁母度世日相見也。(出《集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