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位禦史姚生,罷官以後住在蒲州東麵的一座小城。
有一個兒子、兩個外甥,兩個外甥各姓一個姓。
他們年齡都到了壯年,卻頑劣不成才。姚生的兒子比其餘二生年齡稍大。
姚生痛惜他們不學習,天天教誨責備,而他們照舊懶散遊蕩不肯改過。
於是姚生就在條山之南,蓋上幾間茅屋,讓他們住在那裏,指望禁絕外事,能專心鑽研學問。
林壑重疊幽深,喧鬧塵俗之事無法打擾。將要打發他們去時,姚生警告他們說:“我每個季度考一次你們的才能,如果學習沒有長進,一定打你們,你們勤勉努力吧!”
等到來到山中,兩個小一點的連書本也不打開,隻是把砍樹皮塗塗屋頂當正經事幹。住了幾個月,那個大的對兩個小的說:“考試的期限到了,你們還不看書,我都替你們害怕。”
那兩個小一點的也沒在乎,那個年長一點的讀書很勤奮。
有一天晚上,他半夜到燈燭前,伏在幾案上翻閱書的時候,忽然覺得所穿的皮衣後襟被什麼東西拉扯,襟和領漸漸往下脫落。他也不覺得這事奇怪,慢慢拉過來
又穿上了。
不一會兒,又是這樣,如此多次。他就回頭去看看,看到一隻小豬,在他的皮衣上趴著。
小豬顏色潔白,光澤滋潤如玉一般。他就用壓書的界方去打它,小豬驚叫一聲就跑了。他就急忙喊叫那兩個年輕人拿著燈燭,在堂中搜尋。
可是,雖然門窗很嚴密,查看四周也沒有縫隙,卻不知道小豬哪兒去了。
第二天,有個仆人打扮騎馬的人來敲門,把笏板插在腰帶上進入室內,對三個人說:“夫人向三位公子問訊:昨天晚上小兒無知,誤入您的衣裙,很覺得慚愧。然而您把他打得過分,使他受傷了。不過現在已經平複了,您們不要為此事憂慮。”
三個人都用謙遜的言詞向他道歉。
三個人互相看了看,誰也猜不透其中緣故。
隔了一會兒,剛才來的那個騎馬的仆人又來了,同時還抱著受傷的小孩,連同奶媽子、保姆幾個人,所穿的衣服都是綾羅綢緞,其精美華麗不是尋常能見到的。
他們又傳達夫人的話說:“小兒無恙,所以把他抱來給你們看看。”
他們三人走近一看,那小孩自眉頭到鼻端,象紅線似的有一道傷痕,是界方的棱打上去的痕跡。三個人更加恐慌了,使者及乳母保姆都用好語安慰他們。又說:“待一會兒夫人親自來。”說完就走了。
三個人全都想要偷偷逃走去躲避一下,驚慌遲疑,一時沒有決定下來。
這時,有奴仆宮監幾十人奔波而至,上前放下屏風帷帳,鋪設草墊蘆席,光彩鮮明,香氣特異。
頃刻又看到一輛油壁車,青色的牛拉著朱紅色的車,其快如風,幾百匹寶馬,有的在前引導,有的在後邊跟隨,到門口下車。
車上的人原來就是夫人。三個年輕人急忙快步走出參拜,夫人微笑著說:“沒料到小兒到這裏來玩,被您昨天所傷,也不太嚴重,恐怕為您增憂,所以來慰問你們。”
夫人的年紀大約有三十多歲,風姿嫻雅整肅,一舉一動很像神仙,也不知是什麼人。
夫人問三個年輕人:“你們有沒有媳婦啊?”
三個人都回答沒有。
夫人說:“我有三個女兒,姿容很美,又德性賢淑,可以匹配三位君子。”
三人下拜道謝。夫人就留下來沒走,為三個年輕人各創設一所院落,彈指之間,畫堂長閣,先後都安排好了。
第二天,有用篷帳裝飾的車子來到了,賓客隨從都明豔美麗,是三個年輕人親戚鄰裏遠所不及,車馬服飾光芒閃耀,流動的光輝照亮大地,香滿山穀。
這時,三個女郎從車上走下來,年齡都在十七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