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虛,是江東人。
他做僧人,居住在天台山國清寺。
曾經和同伴遊山,鬧著要過石橋。
石橋水峻苔滑,懸流萬仞,深不見底。
眾人看見都嚇得大腿打顫,沒人敢走。
獨有惠虛很輕鬆地就過去了,取道上了石壁,到晚上也沒有回來,和他一起遊山的那些同伴隻好舍棄他離去了。
陳惠虛到石壁外麵,發現有不太明顯的小路,往前走逐漸地平坦和寬闊,終於到了宮殿處。
那裏花卉眾多,繁雜,數不勝數;樓台殿閣連綿不斷,大約有十多裏。
陳惠虛看見那正門上題寫的牌匾叫作;“會真府”。
左門的牌匾叫做:“金庭宮”。
右門的牌匾上叫做:“桐柏”。
三門相向如鼎足並峙,都有金漆門樓潔白窗子,高百餘丈。進入那右門,門內的
西邊,又有一座高樓,黃門,題寫的牌匾叫做:“右弼宮”。
向周圍看了看,有房子幾千間,由彎彎曲曲的甬道相連,台階都是由玉石砌成的,水道裏清流激湍,處處美麗而有光彩,幾乎就要讓人流連忘返了,但是,沒有一點人的蹤跡。
他又進了一座院子,看見有五六個青衣童子,相互看了看,邊笑邊說就離開了。
陳惠虛再三問他們,他們答應說:“你去問張老。”
一會兒,陳惠虛回過頭來看,看見一個老頭兒挾著拐杖拿著花走過來,這就是青衣童子說的張老。
張老驚訝地說:“你是凡間俗人,怎麼忽然到這裏來了?”
陳惠虛說:“經常聽說過了石橋就有羅漢寺,在人世時常聽到這裏的鍾聲,所以來尋訪,冒犯僧人,有幸相會,能夠到這地方來,不知道羅漢在什麼地方?”
張老說:“這地方是真仙的幸福宮庭,天帝的下方府第,號稱‘金庭不死之鄉’。是修養本性的好地方,周圍一百六十裏。神仙右弼桐柏上真王君主宰這地方,這裏列仙有三千人,仙王力士、童男玉女,各有一萬人,是小都市的處所。太上在一年中三次降臨此宮,校定全天下學道的人的功德品行的等級。這裏是神仙的住所,不是羅漢的住所。王君,是周靈王的兒子,瑤丘先生的弟子,仙位是‘上真’
了。”
陳惠虛說:“神仙可以學嗎?”
張老說:“積累功德,肉身升天,在於誌向堅定持久罷了,你能夠見到這幸福宮庭,也是有可以學的希望的。”
陳惠虛又問說:“學仙從什麼地方入門?”
張老說;“內靠保神煉氣,外靠服吃丹藥。變化成仙,是神丹的力量。你不可以
在這長時間停留,上真恰好遊東海,假如車騎衛隊回來,上真遇見了,恐怕要有詢問責備的。”說完,就領著他,讓他出門。
走了十多步,已經在國清寺了。
陳惠虛從這以後敬仰道術,愛好丹砂,雖然衣服損壞,鞋也破漏,但他不把這看做醜。
隻要聽說有爐火煉丹采藥的道士,就不怕路遠,到他那去,丹砂的費用,那也就多了。
晚年居住終南山捧日寺,年齡漸大身體也衰老了,但他的心情更迫切了。
他有病臥床一個多月,瘦弱疲憊更厲害了。、
一天,暴雨之後,有一個老頭兒背著藥囊進到寺裏來,大聲呼叫說:“賣大還丹!”繞著走廊轉了幾回。
眾和尚都笑他,就指著有病的和尚陳惠虛的門,對老頭兒說:“這個老頭兒很愛好還丹,可以賣給他。”賣藥的老頭兒高興地到陳惠虛那去。
陳惠虛說:“還丹,我知道這是好藥,一劑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