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在元和年間,曾經因為大風剛停,有一個老人拄著拐杖敲門請求寄宿。
寺裏的僧人用已經關上大門為理由,再也不肯開,就指點寺外兩間空屋子,請老人自行歇宿。
空室中也沒有床和席子,老人就進了那個空屋。
二更以後,僧人因為起夜,忽然發現寺門外非常亮,覺得奇怪就去看,看見老人所住的那個屋子裏,擺設著墊子、褥子和翠綠色的帳幕,異常豪華豐美;又看到陳列著菜肴食品,老人安然地自己在那裏又吃又喝,左右也沒有仆人隨從。
僧人由於老人的神秘而感到驚訝,又不敢開門去探訊,大家就一起等著看。
到了五更以後,老人睡醒起來,自己洗漱完畢,就從懷中取出一個小葫蘆,像拳頭那麼大,就把床、席、帳幕,以及所有用具用品,全都裝在小葫蘆裏,沒有裝不下的東西。
裝完東西,老頭又把葫蘆放到懷裏,空屋子還像原來一樣。
寺裏的僧人覺得驚異,打開門一起去拜見老人詢問他,老人用言辭謝絕而已。
僧人堅決留老人住下,問他的姓名,他說姓潘,從南嶽來,往北走去遊太原。
那以後時而有人看到這個老頭。
【原文】嵩山少林寺,元和中,常因風歇,有一老人杖策扣門求宿。寺人以關門訖,更不可開,乃指寺外空室二間,請自止宿。亦無床席,老人即入屋。二更後,僧人因起,忽見寺門外大明,怪而視之,見老人所宿屋內,設茵褥翠幕,異常華盛。又見陳到肴饌,老人飲啖自若,左右亦無仆從。訝其所以,又不敢開門省問,俱眾伺之。至五更後,老人睡起,自盥洗訖,懷中取一葫蘆子,大如拳,遂取床席帳幕,凡是用度,悉納其中,無所不受。收訖,以葫蘆子內懷中,空屋如故。寺僧駭異,開門相與謁問,老人辭謝而已。僧固留之住,問其姓名,雲姓潘氏,從南嶽北遊太原。其後時有見者。(出《原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