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在武則天當政時,請求成為北門學士,卻沒有答應他。
於是宋之問就寫了一首《明河篇》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那詩說:“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
武則天看了那首詩後,對崔融說:“我不是不知道宋之問有才情,隻是因為他有口上的過失。”
原來是因為宋之問患有牙病,嘴裏經常發出臭味的緣故。
宋之問終生都感到羞慚氣憤。
【原文】宋之問,天後朝,求為北門學士,不許。作《明河篇》以見其意。詩雲:“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則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蓋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之問終身慚憤。(出《本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