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年間,在在河南嵩山的山腳下住著一家農戶,這家主人姓曹,名曰曹華,妻子鍾氏,還有一個四歲的女兒。

平時曹華在山坡上種地,鍾氏就在家中操持家務看管孩子,順便也養了一些雞犬之類的家畜,每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歸,生活雖然平平淡淡,一家人倒也過的恬淡閑適。

隻是每年驚蟄之後,他家都能看見少室山的山頂上每天有兩道紅光,遠遠看去,長的有六七尺,短的四五尺,蜿蜒閃爍,就像兩條火龍一樣,到天亮雞鳴的時候就消失不見了。

一到秋天以後,這兩道紅光就不見蹤影了,一直要到來年開春驚蟄之後又會出現,如此一連幾年都是這樣,曹華一家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曹家飼養著一隻雄雞,身形健壯,器宇軒昂,有十斤之重,和它交配的母雞所下的蛋沒有一個孵化不出來的,曹家很喜歡它,平時就叫它“老雄”,養了十多年也舍不得殺它。

這一年卻發生了一件怪事,母雞下了幾十個蛋居然最後隻有一個蛋孵出了小雞,其他的全壞了,曹華大為懊惱,因為這十幾年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所以一直以為這是不祥的預兆。

有一天下午,一個少數民族商人來到嵩山下,經過曹家的時候,因為口渴就敲門進屋討碗水喝。

山裏人都是熱心好客之人,於是曹華就給倒上一碗茶,讓客人在院子裏坐著喝,正在喝茶的時候,商人一眼就看見了老雄和雛雞,似乎有點詫異,觀察了許久,連茶都顧不上喝了。

曹華不覺有點納悶,這雞有什麼好看的?莫不是他肚餓想買一隻回去打打牙祭?那也不用看這麼長時間啊。

正想著,客商抬起頭來,對他說道:“不知你願不願意把這兩隻雞賣給我?”

曹華考慮今年老雄種的蛋壞了那麼多,估計是年齡大了不中用,留著也沒用,我先看看他給什麼價,要是價錢合適我就把老雄賣了。

於是隨便答道:“你要是肯出重價,我哪能不賣呢?”

客商見他願意,不禁臉有喜色,連忙說道:“這一老一雛你要多少錢呢?”曹華道:“五百就夠了。”

客商一聽,馬上幹脆利落的說:“行,就這個價格。”

曹華本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聽得這客商連價都沒還一口氣就應下了,再看客商臉上一臉喜悅之色,心下大為吃驚,莫非這兩隻雞是什麼寶貝?不成,我得再試他一試,眼看客商從

袖中拿出五百文錢,口中忙道:“且慢,我剛才說的五百是指五百兩銀子而非五百文銅錢。此話一出,客商的臉上馬上由晴轉陰,捉摸不定了。

曹華想著是不是我要的價錢太高了,別嚇跑了他,想到這裏張口正待說是開玩笑的,依舊五百文就好,沒想到此時客商突然說道:“既是這樣,那也成,隻是你不能再反悔,就是這個價了。”

曹華大喜過望,這兩隻雞若要真賣這個價格,那也可算得天價了,夠一家老小過幾十年了。

客人又道:“隻是我今日身上銀錢未夠,待我回去取銀,明日交付於你。”

當下兩人說好,客商就告辭回去了。

曹華進屋把今天的事給鍾氏一說,鍾氏也大為吃驚,這價也高的離譜,看這客商也不像瘋癲之人,怎麼會出這麼高的價格,莫不是這雞確實是個什麼寶貝自己卻沒有發現?兩人馬上抓來兩隻雞放進籠子裏,但是左看右看眼花脖子酸的就是沒發現有什麼異常的,兩人心中雖有疑惑,但想的賣了一個好價錢,以後生活無憂了,倒也滿心歡喜,早早熄燈上床,就等明天客商過來,這五百兩銀子就到手了。

待得第二天老雄打鳴的時候,客商便早早來到了曹家,幾句寒暄之後拿出五百兩銀子交給了曹華,曹華於是把兩隻雞裝進籠子裏準備交給客商,笑著對客商說:“我當初說五百兩銀子,本隻是和你開玩笑的,沒想到你卻答應了。隻是我很好奇,不知道你如此高價買來兩隻雞究竟是做什麼用的?”

客人也笑著說:“既然蒙你見問,我也不敢不以實相告。這幾年你們看見沒看見少室山頂的兩道紅光?”

曹華奇道:“見是經常見,就是不知什麼原因,莫非和此有關?”

客商說:“正是如此。這是蜈蚣精發出的紅光,一父一子,如果再有百年,兩精長成,那麼附近百裏之地,生靈塗炭,一方禽獸,蠶食無遺,而且最後家畜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食欲,還會殃及到老弱孩童,到時候連天雷都不能製它們了,實在是此地的一個心腹大患。現在小的還沒長成,老的勢孤力薄,尚不敢出來公然肆虐,我找尋良久,隻有你這兩隻雞才能製服它們,老雄身體健壯,沒有什麼憂慮的,唯一擔心的就是雛雞剛剛孵化出來還沒長成,要是能夠精心飼養,就能讓它茁壯成長,豐其毛羽,壯其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