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六年,在廣東駐防的漢旗軍裏有一個協領叫做劉溥,生平剛直不阿,個性豪爽,尤其以自己的膽略而自負。

年輕的時候窮困落魄,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有一次偶然去當地的三元宮遊玩,認識了裏麵的一個道士,覺得他談吐不凡,於是兩人經常往來,友情日厚,居然成了方外之交。

劉溥經常有周轉不過來的時候,也全賴這個道士全力救濟,度過難關。

劉溥私下覺得很不好意思,經常慚愧無以回報。

有一天他又去三元宮找道士聊天,一去就見道士一臉愁容,坐在地下不發一言,劉溥就問道:“大師有何難事以至鬱鬱如此?如果能用得上小生的地方,定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道士一聽,馬上站起身來,拉著劉溥的手道:“聽了居士所言,感到這不是貧道一人的幸運,而是是蒼生的福氣啊,

請你上座,受貧道一拜,我才敢出言相求。”

劉溥道:“大師您這是說的是哪裏話啊,平時承您相助,一直無以回報,今日你有難處,正是我回報您的時候,何必像女人一樣囉嗦,請告訴我是什麼事情,讓我和您一起來分擔憂愁。”

道士做謝道:“如果這樣的話,請跟我來,如果您看見什麼,千萬不要恐慌,有貧道在定保你安然無恙。”

劉溥大為好奇,問到底是怎麼回事,道士也不說,劉溥再問,道士依舊不答,劉溥隻好先跟著道士走,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此時天色已黑,兩人一前一後出了北門,走了五裏多的路,來到一個天方教先賢的墓前,離墓約有百步之遙,道士結草為壇,讓劉溥站在壇中,從頭頂到胸口到腳上都貼滿了符咒,然後拿出一個麥草做的籠子,大約有一尺多寬,把籠蓋揭下來交給他,對他說道:“你聽我的引磬聲響,就趕緊合上籠蓋,千萬記住不要忘了。如果見到什麼,不要害怕,更不能動,有我在定保你安然無恙。”

劉溥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隻好滿口答應。

於是道士披散頭發,走著禹步,左手執劍,右手拿引磬,口中喃喃不已,開始念咒。

當時已經是二月中旬,月夜清朗,雲淡風輕。

待到三更時分,腥風大作月色慘淡,忽然聽見聲如潮湧,一頭巨蛇不知從什麼地方爬了過來,頭像簸箕那麼大,粗如巨甕,有十多丈長,滿身金色的鱗甲,目光如電,伏在壇下,就像對道士稽首一樣。

劉溥大懼,但是眼見道士不為所動,又加上叮囑在前,於是打起精神站立不動,突聽道士大喝一聲“去”,用劍麾一指,於是這條蛇就匍匐而去。

過了一會,又有一條蛇來到壇前,像剛才一樣,但是全身通體透明,五髒六腑清晰可見,伏在壇前稽首如前,道士也用劍麾讓它走了。

後來又陸續來了很多蛇,都是奇形怪狀,千奇百怪,有長鹿角的,有生黃毛的,有龍首鳳尾的,有前後四足的,一蛇頭如圓球,兩肋有翼,一蛇鱗甲色彩鮮明,口吐五色之氣,其餘青的黃的,黑的白的,其色不一,大小長短也不一樣,都依著次序伏在壇下稽首,不下百餘種之多,都讓道士用劍麾指著離去了,一直到雞叫三遍東方破曉道士才停止做法,去掉符咒,讓劉溥先回家休息,晚上二更再來這裏相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