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榆林城南八十裏有個地方叫魚河堡。
那裏靠近沙漠,旁有一條河流經過,那條河叫無定河。
附近居民吃喝用的水都依靠這條河。
但是這條河流卻經常改變河道,今年從這經過,明年就可能就從那流過,從無規律可言。
明成化年十一年的夏天,無定河又一次改道,這次的河道離魚河堡有三四十裏之遙,以至附近居住的村民打水都很困難。
好在這年夏天雨水甚多,以前河道的低窪之處都積滿了水,形成了大大小小十數個水潭,附近居民都賴以為生。
其中有一個最大的潭,潭闊水深,附近草木茂盛,許多居住在周圍的居民都喜歡到這來汲水洗衣,家中所養的牛羊也放養於此。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忽然有人發現附近放養的牛羊會偶爾失蹤一頭,開始以為是走失了,可又過得兩三天就會發現一具屍骨出現在湖畔,也不知是什麼野獸所為。
有一天中午烈日炎炎,一群七八歲的孩童難耐酷暑,便背著大人相約在潭中遊泳嬉戲,正玩得興高采烈間忽聽一個幼童驚呼救命,眾童循聲轉頭看去,隻見潭中一個幼童似乎被什麼動物拖向深處,一邊口中呼救一邊揮動雙手拚命掙紮,眾童見此情形嚇得目瞪口呆,隨即爭先恐後的逃上岸去,等回頭一看,水麵上已經沒有了那個幼童的身影,隻留下一個深深的漩渦。
眾童子跌跌撞撞哭著跑回村中告訴了自己的父母,等村民拿著家什趕到的時候哪裏還來得及,幼童的母親哭暈了數次,父親在潭邊守了數天始終沒見孩子的屍骨,隻好悲痛萬分的離去。
自此以後,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潭中有妖怪出沒,不僅互相告誡不能再來此地,連牛羊也不敢在潭邊放養了。
可是舍卻此潭到別處去汲水要走七八裏之遠,久而久之村民們都覺得甚為不便,可一時之間又沒有好的辦法,大家都為此苦惱不已。
這天清晨村中忽然來了兩個道士,一個年近八旬,麵黃肌瘦身形孱弱,另一個年輕的四十出頭,眼大有神魁梧精壯,二人以師徒相稱,均是衣衫襤褸滿麵風塵。
師徒二人因行路口渴在村中乞水,村民因汲水不易,故隻給他們倒了兩小碗,老道士並無他言,唯獨他的徒弟尚嫌不夠,似乎覺得村民太過吝嗇,村民無奈之下就向他們說明了原委,徒弟聽完後對村民笑道:“我當是什麼事,原來是潭中有妖。你們不知我和師傅從湖南一路而來,專降各種妖孽麼?”
村民一聽這師徒二人原來還有這能耐,不由大喜,當即召來全村人告知他們了此事,大家聽說此事後互相商量一下,隨即湊了四十千錢,對師徒二人道:“若是你們能除了此妖,我們就付與你們酬勞,另外還備有厚禮重重相謝。”
徒弟一聽滿口應允下來,師傅卻麵無喜色,隻說需要先去潭邊看看再說,於是村民先招待師徒二人好好飽餐了一頓,等到飯後已經日上三竿,二人在村民的帶領下來到潭邊。
老道士先是在岸邊四處觀望,又俯身仔細查看了潭水,方才抬頭徐徐對眾村民說道:“此妖貧道不能除,還是讓我們走吧。”
村民聽罷此言大失所望,便問他為何,老道士又道:“除妖需精氣壯盛,我年老體衰,故無能為力。”
村民心想即便如此,不是還有你的徒弟嗎?正待想問,卻聽得徒弟已對師傅說道:“徒兒倒覺得可以除掉這個妖怪。”
師傅轉過頭看了一眼徒弟,對他搖頭道:“你的法術也無能為力。”
徒弟又問師傅道:“那我們以前在四川那次為什麼就能成功?”
師傅說道:“此一時非彼一時。川中之水分沙漏石,所以可以很好的實施法術,而此地的水渾濁黑暗,難以行法。”
徒弟心中不服,對師傅說道:“我隻需幾道符籙,便可以分水除妖,當日江河之中尚且可以,何況這小小的水窪呢。”
師傅見他執意如此,本想阻擋,可是周圍村民又紛紛出言相求,無奈之下長歎一口氣道:“此次除妖非你所想那麼簡單,隻怕有殺身之禍卻不自知,為師苦苦相勸你就是聽不入耳,恐怕這也是天數吧。雖然如此,為師卻不想看見你喪身於此,為師還是先走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