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顧德懋說,他是東嶽的冥官,我不怎麼相信。

但他說的話則有道理,以前在裘文達家,他對我說:“地府裏很看重貞婦烈女,但也分等級。

有因兒女之情,有因公婆家田產豐厚,有所留戀而不改嫁的,為下等。

情欲有所萌動而能以禮義克製自己的,是中等。

心如枯井,不生感情的波瀾,不向往富貴,饑冷也不顧,也不計較利害的,是上等。

這樣的人在千百人中也沒有一人。

如果是這樣的人,鬼神也起敬。

有一天盛傳節婦到了。閻王臉色嚴肅,陰官們都穿戴齊整地站起來迎接。

隻見一位老婦人很疲憊地走來。

她好像腳下踩著台階,步步登高。

等到了閏王殿,競從殿頂上走過去,不知要去哪兒。

閏王失望地說:“這人已升天,不在我們鬼界中了。”

顧德懋又說:“賢臣也分三等。害怕法度的是下等,愛名聲氣節的是中等。心向王室,隻知國計民生大事,不知禍福毀譽的人為上等。”

他還說,地府厭惡為追求名利而競爭,認為種種罪孽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所以往往讓這種人不順利,叫他得不償失。

人心愈機詐,則鬼神的安排也愈機詐。

地府不怎麼看重隱士,認為天地造才,原是希望對世事有所補。

如果人人都去當巢文、許由,那麼至今這世界仍然是洪水泛濫,連掛瓢、飲牛犢的地方也不會有了。

又說,陰間的法度像《春秋》求全責備賢者一樣,而與人為善。

君子因固執而壞了事,也被記錄下來做為過失。

小人有一件事有利於別人,也必用小善來報答他。

世上的人不了解這方麵酌內情,所以往往懷疑因果報應有時不兌現。《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