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新繁縣西四十裏王李村,隋朝時有個書生,姓苟,擅長王羲之的書法而不喜歡顯露,因此沒有人知道他有這個本事。

曾在村東頭野外的空間四麵淩空虛寫金剛般若經。

他幾天就寫完了,說這是寫給天上的神仙來念的。

當初人都不知道這件事。

後來正趕上雷雨天,放牛的小孩在寫著經書的地方站著,卻不沾濕衣服,腳下也是幹爽的,可能有一丈方圓。

等到黑天,村人感到奇怪。

之後每當下雨,小孩常常聚集在那裏,衣服不濕。

唐高祖武德年間,有一個外地來的和尚告訴村裏人說:“這個地方空中有金剛般若經,諸天神在上麵設寶蓋覆蓋著它。不可以輕易冒犯。”

從此就在這地方周圍設置欄杆。

來阻止人畜的踐踏。

每當到了齋戒日,村人從四麵八方趕來設供祭佛,能常常聽到天空中有音樂聲。聲音震動蒼天,響而震耳。

【原文】益州新繁縣西四十裏王李村,隋時有書生,姓苟氏,善王書而不顯跡,人莫能知之。嚐於村東空(“空”原作“室”,據明抄本改。)中四麵書金剛般若經,數日便了,雲:“此經擬諸天讀誦。”人初不之覺也。後值雷雨,牧牛小兒於書經處立,而不沾濕,其地幹燥,可有丈餘,及暗,村人怪之。爾後每雨,小兒常集其中,衣服不濕。唐武德中,有異僧語村人曰:“此地空中有金剛般若經,諸天於上設寶蓋覆之,不可輕犯。”自爾於四周設欄楯,以阻人畜履踐。每至齋日,村人四遠就設佛供。常聞天樂,聲震寥泬,繁會盈耳。(出《三寶感通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