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看著春燕又可愛又聽話,這麼小年紀就知道體貼人,張玉芳越想越高興,看看秋燕,再看看文瑞,心裏暖暖地,剝著一粒粒肥胖的豆粒,圓鼓鼓的,豆粒包在豆莢裏,豆粒的莖紮在豆莢上,共同吸收豆稈輸入的營養,豆莢緊緊的包圍著豆粒,付出全部的心血,供給豆粒的生長,無怨無悔,她喜歡最可愛的豆粒,讚美脈脈含情的豆莢,更敬重矗立著的豆稈,豆稈凝聚了泥土的營養,把根紮在大地上,經受風吹雨打,仍然茁長的成長,回敬太陽溫暖的普照,人們張開雙臂哈!哈!的高歌。
大自然如此的神秘,引領多少勤勞的人在探索,張玉芳看著圓圓的豆粒,癟癟的豆莢,情不自禁的喊:“春燕!文瑞!秋燕!你們都過來,讓我講給你們聽豆瓣的故事!”
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春燕眨巴著雙眼問:“大嬸,豆瓣還有什麼故事?”
張玉芳拿著一顆結滿豆莢的豆稈,指著豆莢和根部的鏈接,再剝開豆粒和豆莢的聯係,闡述著她們之間的融融的樂趣,春燕聽著樂在其中,這時春燕拍著小手跳了起來,高興的說:“原來她們之間還這麼神奇,讓我仔細再看看。”
張玉芳回味著講給她們豆瓣的故事,結合生活之間的聯係又想起她們彼此間融洽的存在,就好比豆瓣的故事,看看春燕活潑機靈的眼神,睒著眼睛的清澈的質感,啟示著無際的遐想,又聯想成長的過程中經受的風風雨雨,聯想種子開花結果的過程包含的哲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質樸、善良的接力,才是綠色的真諦。
張玉芳剝著一個個癟癟的豆莢,春燕和文瑞,秋燕樂嗬嗬的嬉笑,看著椿樹上的麻雀唧唧咋咋的上竄下跳,充滿了大自然的活力,麻雀絨絨的羽毛,睒睒的眼睛,尖尖的小嘴,一張一合發出的聲音回蕩在天空,帶給人一些生機。
椿樹隨風搖擺著,飄落的葉子墜落在樹下,墊上厚厚一層層綠色,綠色裏並且帶著沉重的赭黃色,躺在大地上,有的隨風漂流著,有的靜靜的倚在大地上一動不動。
隨風昭望藍天白雲,浩瀚無垠,北山清晰的山岬,溝壑縱橫,風景旖旎,昭望高厄的太白山白雪皚皚仍然依舊,仍然分隔了南北的天,依然沉穩著,紋絲未動,永久地座落在大地間,萬古千秋。
田野裏的羔羊咩!咩!咩!的追隨著老山羊,白絨絨的奔騰在草坪裏,點綴著大地的綠色,使濃濃的綠色更加的綠,綠色襯托著白色的羔羊,羔羊更加活躍,更加撩人,驚奇可歎,羔羊追著老山羊的後麵,貪婪的用小嘴仰起頭摩挲著山羊的奶嘴,老山羊被騷擾的躲閃不及,羔羊跳躍著迫不及待,逗起了人們的微笑。
張玉芳愜意的沉浸在大自然裏,陶醉在大自然裏,回頭再看看春燕,文瑞,秋燕更使她著迷,春燕在幫著剝著豆子,聽著大嬸講的故事,可能是豆稈茸茸的毛摩挲在春燕的手腕上,春燕的手腕出現了一簇簇的小疹子,春燕感覺有點發癢,撓了撓感覺更加厲害,又過了一會兒,小疹子好像又增加了許多,春燕沒有在意,也沒有多想,還在剝著豆子,剝一會兒撓撓手腕,這時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張玉芳給孩子們又要做晚飯了,她回到了廚房裏,撇著煩人的火,燒著了麥秸,燃起了火焰,燒熱了厚厚的黑黑的鍋底,冒起了嫋嫋的炊煙,風箱叭嗒叭嗒的來回推拉著送給了一縷縷的氣流,吹起了燃燒的火焰,火焰更加的熱烈......
春燕在夜色裏喝過了一天裏最後一碗大嬸做的晚飯,仍然剝著毛茸茸的豆子,她的手腕更加癢的厲害,在癢癢的煩惱中,春燕回到了房子裏,早點睡了,她睡在被窩裏感覺有點熱,她揭開了被子,涼風吹佛在手腕上,更加的癢癢,她不知是怎麼回事,就又下了炕,走到張玉芳的跟前,對張玉芳呢喃說:“大嬸,我的手腕在發癢,越來越厲害,我睡不著覺。”
張玉芳聽春燕這樣說,她停了手裏的活路,抓起一把豆葉擦擦被剝豆弄髒的手,然後抓住春燕的手腕把春燕拽了過來,抓的時候她感覺到手腕上的一簇簇的疹子,疙疙瘩瘩的,她把春燕的手腕用手又摩挲了一下,抬起胳膊用手掌按在春燕的額頭上,張玉芳感覺到春燕有點發燒,她心想會不會是“天花,”春燕長這麼大沒得過,春燕今年也七歲了,一般天花應該就是這個年齡,想著想著她有點心神不安,又自己安慰自己,不會有事的,她在給春燕說:“春燕,你有什麼感覺嗎?”春燕說:“臉有點發熱。”張玉芳這時心裏已經心急如焚了,她先鎮靜了一下,給春燕說:“不急,我給你先熬點薑湯你先喝一下。”再給春燕叮囑一番,說:“不要害怕,不要緊,不要去接觸文瑞和秋燕,怕給文瑞,秋燕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