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之中。阿爾托莉雅單手托腮支起半個身體靜靜看著還在熟睡地格尼薇兒。裸/露於被子外地嬌嫩肌膚在金色地陽光下顯得異常柔美。金色地秀發如流蘇般地垂下。散落在光滑地背脊上。有著說不出地美。
掠開格尼薇兒額前地幾縷秀發。阿爾托莉雅輕撫著那那秀麗地臉蛋。忍不住她地額頭上吻了吻。感覺到什麼地格尼薇兒發出唔地一聲。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看著阿爾托莉雅美麗的身體,眼中露出一絲癡迷,伸.出手摟住阿爾托莉雅,將腦袋放在了她的肩膀上。
被子下麵兩具地身體再次挨在了一起。讓阿爾托莉雅不由再次有了感覺。而格尼薇兒似乎也覺察到了她這樣地反應。臉蛋不由升起兩團紅雲,把腦袋埋在了阿爾托莉雅的xiong/前,看著格尼薇兒可愛的反應,阿爾托莉雅發出一聲輕笑。格尼薇兒抬著頭看著阿爾托莉雅,眸子裏盡是溫柔:“我愛你,阿爾托莉雅。”阿爾托莉雅的心頓時被她的溫柔所包裹,她什麼也不說,隻是低下了頭,“...嗚...”。
王宮的大殿之內,阿爾托莉雅命人抬上來一張巨大的橢圓形圓桌。圓桌沒有菱角,分不清主次之分。這圓桌原是尤瑟王特製的,可圍坐一百五十人,尤瑟死後,它便由卡美拉李奧多格蘭國王保管。亞瑟王與李奧多格蘭國王的女兒吉妮維爾結婚時,李奧多格蘭國王又將圓桌作為禮物連同一百名騎士送給了亞瑟。圓桌無席首席尾之分,象征著圍桌而坐的騎士處於平等的地位。每個騎士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座位上標有各自的姓名。
消息傳出後,眾多的騎士蜂擁到了王宮前的比武場,爭奪著圓桌騎士這榮譽的稱號。經過近一個月的選拔,終於成功選出了十二圓桌騎士。
蘭斯洛特,蘭馬洛克,珀西瓦爾,高文,凱,傑蘭特,加雷溫,加荷裏斯,特裏斯坦,格拉海德,鮑斯,貝狄威爾。
看著這十二個半跪在她身前的騎士,他們的名字阿爾托莉雅都耳熟能詳,不由感慨曆史的慣性。不過當她看到那個有著金色長發,藍色瞳孔的美男子時,眼瞳深處立刻爆發出冰冷的殺意,不過片刻便克製出了,並沒有被人發現。
那個男子就是蘭斯洛特,傳說蘭斯洛特還是嬰兒時由於父親過世而被棄置湖邊,被湖中的一群仙女養大,因而也被稱為“湖上騎士”。他行俠仗義、個性溫柔體貼、善於與女性相處,不僅在亞瑟王的圓桌上很受支持,在整個王國內都有很好的口碑。所以他也被稱為亞瑟王的第一騎士。
原著與傳說中亞瑟王對蘭斯洛特信賴有加,任命他為王後格尼薇兒的守護騎士。所以得知蘭斯洛特與格尼薇兒有私情後亞瑟王非常憤怒。然而蘭斯洛特與格尼薇兒是私情而非通奸,也就是單純的兩人互相吸引互相欽慕的“柏拉圖式”精神戀愛,並不涉及肉/體欲/望。根據當時的基督教道德標準,男性不得對愛人的“精神外遇”懷有嫉妒之心。因此亞瑟王沒有辦法公開殺死蘭斯洛特,否則就會受到輿論譴責。
於是當這兩人在森林裏幽會的時候亞瑟王派出十二名騎士前去暗殺,卻被蘭斯洛特盡數殺死。蘭斯洛特逃脫,格尼薇兒則被亞瑟王處以火刑。然而對王後一往情深的蘭斯洛特與戰友強襲處刑場,硬生生劫走格尼薇兒,兩人渡海逃往法蘭西。
雖然其後經過教皇的調解,迫於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格尼薇兒,但故事並未到此結束。另一位圓桌騎士蓋文——同時也是亞瑟王的表兄——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格尼薇兒時被蘭斯洛特所殺。亞瑟王本來就對王後被拐的恥辱耿耿於懷,加之蓋文慫恿,終於決定親征法蘭西。就是這次征討蘭斯洛特給了莫德雷德篡位的良機。
亞瑟王與莫德雷德在卡姆蘭兩敗俱傷,王國土崩瓦解。癡心的蘭斯洛特返回英格蘭繼續追求格尼薇兒,然而王後已經做了修女。蘭斯洛特最後也出家做了修道士,兩人至死再未見麵。
想到蘭斯洛特在原著中勾引過格尼薇兒,阿爾托莉雅就止不住對他的殺意與厭惡,不,直接殺了他的話先不說沒有理由,也太便宜他了,我要讓他身敗名裂,受盡世人唾棄!
在前世了解蘭斯洛特的事跡後阿爾托莉雅就對蘭斯洛特沒有好感,雖然上輩子的蘭斯洛特在史詩描述和詩歌記載中完全就是一大眾情人,除了濫交一點以外沒有一點汙點,他是法蘭西之王,他兒子是格拉海德,是純潔無暇之騎士,唯一捧起聖杯的家夥,而他和格尼薇兒的愛戀更是被詩歌描述成在小樹林裏精神戀愛,根據法令並不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