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1 / 2)

"奴才知罪,奴才管理失責,請皇上治罪。"九門提督陶和氣四肢著地,連連叩頭,全身冒著冷汗。皆因康熙事前已經著他要十分留意此次蒙古使臣進京之事,現在出了這等亂子,烏紗能否保住事小,保住性命才是事大。

胤祥眼看陶和氣害怕得袖子都在抖動,雙目一轉,便說:"皇阿瑪請息怒,賊人已全部輯拿在案,蒙古使臣雖略略受驚,可並無實際傷亡損失,實乃不幸中之大幸。"胤祥自從上次接到齊宣的通知,便開始著手準備一切,借著京城要舉行五年一次的煙火大會為由,主動向康熙提出協助處理京城內外治安。他主力潛伏在蒙古使臣進京必經之道,待太子的人一動手,他就領兵將其擊退,保護蒙古使臣進京。

"是,十叁阿哥說得極是。"陶和氣聞風便上,希望籍著胤祥之功能保住自己的瀆職之罪:"因十叁阿哥機警過人,及時發現劫犯埋伏痕跡,方能一舉將他們捉獲。"

"審過他們了嗎?"

"回皇上,他們……"陶和氣麵有難色地看了一眼臉色沉著卻目露怒火的康熙,遂用衣袖拈拈臉上那快要滴落的冷汗,結結巴巴地說:"回皇上,他們當場就自絕身亡了。"

康熙凜然一視,連帶胤祥也嚇了一跳,心跳加快,本來要說的話都吞進肚子裏。在這個時候,康熙不說話,他們都不敢說話。

這二人的心思康熙是知道的,但是他的心思是不能表露的……早在之前,有人向他舉報此事,當時估計是謊報的居多。不過為了安心,還是讓胤祥參與治安,意在多一個心眼,多一個保障。沒想到,這攔劫貢品之事還是發生了,雖說及時製止,但是也證明了那封告密信所言非虛。

這……才是康熙最擔心最憤怒的地方。

"陶和氣,胤祥,這件事情,驚動了多少人?"

兩人互看了一眼,陶和氣畢竟身在正位,所以帶頭回答:"啟稟皇上,除了相關使臣,隻有十叁阿哥統領的近身兵馬知曉。"

"陶和氣,朕給你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所有參與此事的人皆不可對外宣告一字,否則,朕拿你是問。"

"喳!奴才遵旨。"

"下去吧。"

陶和氣跪安之後,胤祥還跪在原地等候康熙的旨意。

"胤祥,那些劫匪身上你可曾瞧出什麼?"康熙賜他站起回話,胤祥卻依然低著頭,不想讓康熙看出他思量的情緒:"看他們的身手不像是江湖混混,倒像是訓練有素一般,體格高大碩實,動作幹淨利落。"

康熙一字不落地記著:"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線索?"

"沒有,兒臣也遺憾追查無從下手。"胤祥當然知道這背後主使的人是誰,正因為他知道,才要推掉這個追查的責任。

快速地看了兒子一眼,康熙緩了口氣:"聽陶和氣說,幸虧你及時發現才避免了大難,胤祥,你的表現不錯。折騰了大半晚,你也累了,回去好生歇著,朕再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