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1 / 2)

胤禛在毓慶宮協助太子處理政務,基本上是胤禛辦事,太子胤礽側身躺在榻上,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話,對國家大事一概含糊而過。隻消胤禛批好了折子,給他掃視一眼,便蓋上印璽,作實發落下去。

老四,最近京城倒是安靜,我都沒聽說有哪個官有求的。

官安其職,民安其生,這是好事。

你說得也對,不過當官的哪能無所求啊?這天下太平,我們大清國就不需要那麼多官員,拿著朝廷俸祿又不做事,我們幹嘛要養著他們啊。

胤禛一聽便知話中有味,他冷冷地回應:太子,天下太平,不是每個聖賢君樂於見到的嗎?我還沒聽說哪個皇帝喜歡天下大亂的。

胤礽噌地一聲坐起來,說:老四,我可不是這意思。這太平盛世,是那些官員的功勞嗎?都是皇阿瑪的功勞!那些官員們整天就顧吃吃喝喝,也不知在哪兒拿得這麼多閑錢,隻顧自己花,也沒想著為國家出點力,做點事。

胤禛已經明白他的意思,無非是最近太子地位不如從前,好幾次都被康煕在金鑾殿當著眾多官員的麵子斥責其處事欠妥,讓下麵的人對他這個太子失了信心。進貢的銀兩和珍寶都較以往少了很多。再加上最近康煕厲政整頓官場的敗壞之風,很多人都自顧不暇,誰還有空去管這個已經日漸失寵的太子?

太子。胤禛掏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我知道這數是少了點,可你也知道我平時也不多個錢。這還是那天貪玩寫了一副字,拿去裱的時候被一外來人相中,還開口問我價錢,我一時貪玩,就要了他一百兩,沒想到他當真買了去。他孜孜說來這件趣事,見胤礽興趣不太盈然,還看出其略顯不滿之意,便又道來:我知道你平時是花慣使慣,可如今不比從前,皇阿瑪要整頓風氣,在這勢頭上,當官的不敢亂來,都知道要避避風頭。經商的也要安於本份,省得賠了夫人又折兵。你既身為太子,也應明白箇中之理,協助皇阿瑪把這件事情辦好,也讓他記你一功不是?

胤礽知道這四弟一向冷麵,外人都說他話裏喜歡冷嘲熱諷,但此時聽來,卻也是用心勸喻,誠意為他謀前程。想到這裏,他便笑道:老四,我這不也是說說嘛。你不知道,那些人往常見我得勢,總是前呼後擁地,拖著我哄著我地走。現在見皇阿瑪對我有點失望了,就個個翻臉不認人,就怕我拖了他們的後腿。你說這是什麼世道?叫我能不生氣嗎?如今皇阿瑪離宮,雖說交待了我代理朝政,可他們個個都不拿我當回事!你看看這些折子,一天也沒幾個,有的也是說些芝麻綠豆的小事,說是等著讓我批閱,其實就是把我當猴子耍!

胤禛說:太子,既然如此,那你就更應該拿出魄力,用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你不是隻有一個封號,你還有能力!

有能力就怎麼樣?到頭來還不是一個儲君而已?擺著看嘛,你道他們心裏不是這麼想?我對上還有一個皇阿瑪,有什麼事最終還得皇阿瑪來做決定,我這個太子就是個窩囊貨色,不管用。

太子!胤禛喝止他:太子不可失言!皇阿瑪從小就細心培養太子成才,太子怎可如此抹殺了自己?這樣的話傳了出去,就是大不逆。這個太子也是,自己不爭氣,卻怪別人不給他機會,怎麼不想想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讓皇上失望至此?皇上在金鑾殿上責罵,就是故意丟他的臉,期望激起他的上進心,幹一番好樣的!哪知他卻隻知怨天怨地,自怨自艾,想著還是別人的孝敬不到,亡國之君,莫過於此。

胤禛心裏繞著彎兒,不想再與胤礽胡扯甚多,趕緊把剩下的折子批了,便起身告辭。胤礽也不留,他早已累得幾度入睡,一聽胤禛要走,馬上便更衣鑽進了被窩睡得呼呼作響。

胤禛出了毓慶宮,兜著英華門轉了一圈,然後夾著花園小道,來到了啟祥宮的門口。紅梅開門見他,險些沒有嚇一跳。先前是十二阿哥深夜求見,現在輪到四阿哥?雖然她大概知道齊宣最近為了惠妃德妃在宮裏從中作梗一事而費盡心神,但這又與四阿哥何關?難道是因為十叁阿哥?

胤禛不會輕易求人,現在麵對紅梅,也未動容,隻是叫她傳話,並說此事不能耽擱。

紅梅礙於胤禛的強勢,那雙冷一樣的雙眼透出鋒利的光芒,在夜晚之中更見利害,讓人不敢對他作反抗之意。紅梅自然也是如此,隻好乖乖地叫醒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