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和胤祥奉命查辦科場舞弊,現在事情已經辦好,二人快馬回京,沿途在小茶館裏歇息,匆匆吃兩個包子喝些茶水便又再趕路。
四哥,不知我們的折子是否已經遞上去?聽說皇阿瑪什麼反應也沒有。
皇阿瑪沒有反應不代表他沒看到。咱們還是趕快回去吧,指不定皇阿瑪就等著我們回去請罪呢。
嗯,那也是,四哥,自從上次南巡,我真發現皇阿瑪的心思越來越難懂了。倒是太子,什麼事情都描出邊兒來,生怕別人不曉得似的。像這次的事情,又和他扯上關係,一下子害我們殺了那麼多官。
我們這樣做,也不全是為了保他,八弟他們那一黨一個都跑不掉。你能如實上報嗎?如果我們不殺這些人,以後會有什麼麻煩,大家都不知道。隻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
可我們兩個知道了,他們又豈會放過我們?
胤禛聽到這裏,笑得有點冷血:這就要看我們自保的能力,十叁弟,今日這個醜人,我們是跑不了的。
唉,每次這種苦差事總是落到我們頭上。他們不斷製造麻煩,我們就不斷地收拾爛攤子。皇阿瑪也真是累啊,這麼多的事,他都得操心。四哥,你說他們這些人就不能安生點嗎?胤祥拍著大腿說,其憤慨之情由此可見。
還是鄔先生說得對,如果天下安生,那要皇上有何用?人人都可以做到潔身自律,世間各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所有的律法都用不著,官門如同虛設,那還需要朝廷做什麼?但他終究還是歎了一口氣:隻不過,他們現在也確實太過份了。二哥身為太子,從不以身作則。你知道,這次出來,我還得知了一事。
什麼事?胤祥一雙大眼睛露出好奇十足的光芒。他們兩兄弟形影不離,還有什麼事情是胤禛知道而他不知的?
你還記得四十四年太子隨皇阿瑪南巡吧?聽說至江寧府時,皇阿瑪駐龍潭,竟然看見禦床上有汙物,大怒的事情?
這我知道啊,當時就說是陳鵬年做的,皇阿瑪氣得馬上就要處死他,幸虧賴江寧織造曹寅力諫而得免。當時的情形他還記得,難道這件事情還有內幕?
其實當時兩江總督阿山為取悅太子,授意江寧知府陳鵬年在轄區增加賦稅。鵬年素性耿介不阿,予以拒卻。
說到這裏,胤祥便明白了:我懂你的意思,是太子故意陷害的,難怪我一直都覺得事情不太順當,可惜我始終不原相信太子是如此心胸狹窄之人。
當時這件事情,齊貴人沒有說什麼嗎?像這件事情,齊宣應該看得比外人通透。
唉,當時皇阿瑪一心讓她養身子......胤祥說到這裏停頓下來,其實當日齊宣被擄一事,在京中也不算是秘密。不過後來又有傳言說被擄之人非齊貴人,而是她的侍婢,康煕之所以大張旗鼓搜羅,是為了掩人耳目,實為謀大事而鋪墊。最終一下把揚州最大勢力的兩家鹽商一手顛覆下來,連帶所有官員也要受罪。而這個傳門,是胤祥一手散開去--因為此乃康煕的意思。
康煕不原別人知道齊宣被擄,也不原意也人知道她曾被活埋,導致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康煕不想別人說閑話,人多口雜,大家不會去關注齊宣有多苦,隻是會關注她在被擄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兩個老頭子是出了名的好色,齊宣清白不保諸如此類的話一定會言不絕耳。康煕要保住自己心愛的女人,必然不能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
什麼?你說當天被擄的......精明如胤禛也未曾覺得傳聞有假,齊宣怎麼說也是貴人,而且日夜跟在康煕身邊,實在沒有什麼可能被人擄去而康煕卻後知後覺。
噓!胤祥作了一個手勢,沉沉地附耳道來:這件事情皇阿瑪不想讓別人知道,你也當作完全不知才好。麵對四哥,他沒有什麼可保留的。反正已經漏了口風,以胤禛的機智,怎會不想問個明白。
我確沒有想到她竟然經此大劫,如果她當時救不回來,那是我們的過錯。
她現在比以前更受皇阿瑪的寵愛,也叫後福吧,我們總得向好的方向看不是?
她越受寵,麵對的敵人越多,境地越危險。
齊貴人吉祥。
齊貴人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