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一聽說這個謠言,就立刻警醒起來,跑去見了太後:“這背後的人一定就是楚王太妃!別瞧她如今隻是傳我的身世流言,看她這一層套一層的,就算世人沒議論到我頭上,也要將輿論往我身上引,外人不知情,還以為後一個流言其實是為前一個流言辯解來著,搞不好還以為最新的說法是我自個兒弄出來的。母後您等著瞧吧,這流言如今已經說到您身上去了,遲早會牽連到皇上的。您還不肯采取措施嗎?!”
太後居於深宮,對外頭的消息不算太了解,之前因為世人皆知她寵愛清河縣主,所以有進宮請安的皇親命婦將事關青雲的流言告訴她,這回流言直接說到太後頭上了,旁人哪裏敢多嘴?頂多是從宮人處影影綽綽地知道些影兒,直到青雲進宮,她才知道詳情,生氣之餘,也有些遲疑:“你就這麼肯定是楚王太妃做的?不能吧?如今她被你楚王叔與靖雲哥哥聯手看管起來,哪裏還有心思人力去做這些事?況且皇上的龍椅已經坐穩,你靖雲哥又不肯聽她的指派,她在外頭宣揚這些流言,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難道她做什麼事,就一定要有好處才會做嗎?”青雲跺腳道,“您就不許她隻是為了泄憤?!反正她想要的東西已經沒希望得到了,所以也不想看到您過得舒服。您道我為什麼肯定是她做的?那傳流言的人既然知道當年偷龍轉鳳之事,怎麼隻說我被換下,卻沒提換上的人是楚王妃所生次子,而隻以簡單的‘男嬰’兩個字替代?肯定是她既想給您添堵,又不願把自己牽連進去呀!”
太後如夢初醒:“是呀,若是其他知情人傳出來的,為何不提當初換上的是楚王之子?”她又是恨又是後悔:“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狠下心來,將她關在宗人府算了,讓她出去度日,倒讓她有機會攪風攪雨了!”又命人趕緊請皇帝過來。
皇帝沒多久就來了,他也跟青雲想到了一處,懷疑楚王太妃就是幕後的始作俑者。但問題是他派人去問過潛伏在楚王莊外頭的人,都說莊裏沒有可疑的動靜,楚王太妃手下的人也沒再出莊來了,連老楚王都不再派人出莊,加上楚郡王也搬到莊裏陪父母同住,莊裏除了派過兩次人給京城裏楚郡王妃和世子送東西,就幾乎閉莊不出,他們完全沒發現什麼異狀。
作為對長輩老楚王與楚郡王的尊重,皇帝手下的人從來不會潛入他們的內院去察看動靜,因此對於楚王一家內部發生的事,並不是十分清楚。老楚王與楚郡王循例上了端午節的請安折子,一應節禮等物,都沒有異狀,想來莊中平安無事。可如果在外頭傳流言蜚語的人就是楚王太妃,她不可能沒有一點動靜的。
皇帝對太後和青雲道:“這種時候,隻要能把事情查清楚,有的細節就沒法講究太多了。朕已命人設法打聽楚王莊裏發生的事,必要時潛進去探問也可以,如果確定楚王太妃沒做什麼,那就極有可能是她事先安排好的。朕會讓人去將她在外頭的耳目爪牙都找出來,嚴加查問。”
太後想了想,覺得目前確實隻能做到這一步,也就答應了。青雲倒是有些不滿足:“就這樣?那流言總不能放任它傳下去吧?宣揚流言的人倒是不難找到的,直接把人抓起來審問吧?”她心裏很是生氣,因為這最新的一則謠言,語氣仿佛是在為她辯解,又將她高高抬起,不知內情的人搞不好還以為這是她放出去的話呢,連喬致和那邊都讓人送信來問她了。
皇帝答應了,直接就派了身邊的人吩咐下去,不過他還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即便將宣揚流言的人抓了起來,也不知背後是否還有同夥,楚王太妃到底安插了多少人去做這件事,也許我們剛把人抓起來,又有新的流言出來了。倒不如直接將皇姐的身世公開了吧,也省得日後為了反駁謠言而忙亂。”
太後忙道:“正該如此,這些年一直委屈你姐姐,我心裏一想就難受得緊。早日為她正名,我也能早日安心。”
青雲正打算以縣主的身份出嫁呢,怎麼可能答應?忙道:“這主意真是太糟糕了!流言就是這麼說的,隻要我們不承認,饒那流言傳得再厲害,也始終是流言而已。宗人府宗令南陽王叔是知情人,不會任由宗室內部起波瀾,皇上隻管在朝廷上坐鎮大局,我陪母後住在後宮,那些外人無論心裏想什麼,也不會蠢得跑到我們麵前來問那流言是真是假吧?可要是我們出麵承認,事情就不一樣了!世人會認為流言裏說的話都是真的,萬一日後楚王太妃他們編造出荒謬絕倫的謊言,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