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會、公學和公書館的設立也已經初見成效。尤其公學,對普通弟子直接影響最大。
凡是能進入劍宗的弟子沒有一個庸才,區別隻在於領悟時間長短而已。以往領悟比較晚的弟子往往錯失良機,失去了與導師麵對麵對話的機會,長此以往,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逐漸淪為“庸人”。
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公平的。
公學的誕生彌補了這一缺陷,幫助很多“平庸”弟子重新找回了自信。
說到這裏還有則趣聞,起初眾弟子對公學並不買賬,總覺得一旦踏進那扇大門就是承認自己低人一等,在人前抬不起頭來,所謂麵子害人。直到有一天,一名涅槃殿初級弟子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思踏入了那座建築,才使形勢發生了逆轉。
那名弟子再出來時已經淚流滿麵,因為他實現了人生真正意義上的涅槃,順利晉升為中級弟子,困擾了他整整二十年的瓶頸被公學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一朝點醒。
整整二十年啊,人一生之中有多少個二十年?
這件事產生了非常大的轟動,直接導致第二日公學人滿為患。相比修為境界的提升,區區麵子算什麼。
公學接下來用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價值,經過點撥,不斷突破自身瓶頸的普通弟子不勝枚舉。公學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了底層弟子心目中的聖殿。
眾弟子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有時候低頭並不僅僅代表墮落,還有上進的決心。
公學內的導師也感覺非常有成就感,授業解惑本來就是神聖的使命,以前心中大材小用的想法蕩然無存。尊崇不是在形式上,遠離底層,而是發自每個人心中。
公學大殿兩側有兩副宗主楊崢親自寫的條幅,之所以不說對聯是因為上麵的句子並不工整,內容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沒人知道這兩句話的出處,卻不妨礙他們理解裏麵蘊含的哲理。
給公學導師的則是一塊黑底紅字的巨大橫匾,上書“不教而誅”四個大字,意在警醒那些高高在上的長老:謹記自己的本職,在沒有付出應有的教育職責之前,是不能隨意給弟子定性的。
僅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楊崢在基層弟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飆升。一個宗主好不好不是自己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做出來的,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好和壞。
基層弟子的爆發也大大的刺激了中高級弟子。
高級弟子還好說,很多中級弟子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失去了以往的優勢,這讓他們情何以堪,也紛紛拉下臉來前往公學學習進階課程或者去公書館尋找答案,還有的則是通過公會的任務實踐來提升自己,極大的促進了內部三大服務機構的聯係和互補。
楊崢對此非常滿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正是他所追究的教育方式。劍宗隻要如此堅持下去,不出百年,便能再現昔日的榮光,他有這份自信。唯一擔心的是後世的史書歌頌他的時候最好含蓄一些,別那麼露骨,怪不好意思的。
※※※
相對於潛力的挖掘,楊崢的重心還是放在兵部的建設上,再準確一些,是龍驤劍的建設。
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局勢麵前,他深知一個頂級軍團對劍宗有多麼重要。頂級軍團就好比核武器,有著非常大的威懾作用。劍宗若想和六大宗門拚財力拚人力拚物力是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
至少百年內想都不要想,唯一能努力的方向便是這最高端的戰力,以劍宗的底蘊還是能勉強湊出來的。龍驤劍真正成軍的那一天,劍宗才算有了自保之力,即便是貴為天下第一宗門的瓊華派也不敢輕舉妄動。
為此,劍宗所獲支援物資極大程度的往這一方麵傾斜。
照目前的進度來看,任重而道遠,把一萬兩千名金丹高手訓練成頂級軍團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來沒有經驗,二來時間緊迫。而且在這支軍團部署和建設方向上,高層也多有分歧,不像其他新政那般選擇妥協,畢竟這關係到劍宗基業。
閱曆豐富經驗老成的宗議會長老們認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更應該穩妥起見,均衡發展才是王道,像其他頂級軍團那般分化出主力進攻、輔助、半輔助戰部,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綜合素質極強,也是頂級軍團發展的主流,十大頂級軍團大都是此種配置。
兵部主事陽蘭的觀點則比較激進,認為龍驤劍建設應該考慮現實,以一進攻兩個半輔助戰部編製最合適,可以增強整體軍團的攻擊性,更適合現在的劍宗模式。最成功的例子便是殤月境的薔薇箭軍團,那可是十大頂級軍團排名第一的存在,足以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