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那些歲月 494,生死五日(13)(1 / 2)

戰鬥已經結束,禁軍萬餘俘虜也已丟掉武器老老實實的繳械投降被集中看管起來,接下來首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雙方陣亡士兵遺體要如何處理,

在天道軍的監視下,禁軍俘虜先挖了數個大坑,然後將所有戰死的禁軍士兵的屍體搬進了坑中,再填上土後幾座千人大墓就這樣出現在了地麵上,唯一的一個標識隻是千人大墓前豎起的一個簡易的木製墓碑,上書“博州戰宋軍陣亡軍士墓”,下麵落款年月日。

而天道軍陣亡士兵的遺體則被好生收斂起來,天道軍將部分糧車上的糧草盡數卸下車,再將他們的遺體放在上麵,待拉回博州城再妥善安葬。

同樣是一場戰鬥中的陣亡者,待遇可以說是有著天壤之別,但無論是天道軍還是禁軍俘虜都沒有覺得這種區別對待有何不妥,因為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無論生還是死,甚至可以說,如果此戰是禁軍勝而天道軍敗,說不定陣亡的天道軍士兵還沒這個待遇,被宋軍一把火燒掉或者幹脆棄屍荒野也不奇怪,

而其實以鄭飛的性子,出於人道考慮,他原本也想將陣亡的禁軍士兵的遺體也一起運回博州城,辨別出身份一一火花後,再將他們的骨灰送還給宋軍,也算給他們在家翹首以盼的家人一個交代,即便同樣沉重悲痛,卻也好歹有個遺物。但沒有辦法,現在正在大戰中,各地軍情急如火,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件事,鄭飛隻得作罷,便建了這麼幾座千人大墓,既是讓這些陣亡的宋軍士兵生同伍,死同穴,黃泉路上做個伴,也是給日後大戰結束後他們的親人一個可以憑吊祭祀的明確地點。

隨後,鄭飛留下了一千博州軍留在原地看守那些卸在地上的糧草。這兩萬禁軍此次是按半個月的消耗量準備的糧草,數目堪稱驚人,結果才吃了兩頓就被天道軍全數繳獲了,簡直就等於白白給天道軍送來了一份大禮,正好可以極大緩解博州軍民的吃飯壓力,雖然為了運送陣亡將士的遺體不得不卸下許多糧草騰空馬車,但卸下來的這些糧草也不能白白扔在這兒,隻有等大隊人馬返回博州後重新調來馬車再將這批卸下來的糧草也運回博州才是。

安排完這些,鄭飛就帶領天道軍押解著一萬多名禁軍俘虜,拉著裝滿將士遺體與糧草的馬車往博州城的方向去了,並順利的在一個時辰後到達了博州城前,還沒進城就聽到博州城內已是一片歡騰之聲,城門外扈三娘也已早早率領留守眾將等待著迎接他們,

扈三娘一看鄭飛安然無恙,緊張了小半日的心總算放鬆了些,她默默想道,“我跟鄭郎才隻分開小半日就緊張成這樣,那遠在鄆州城的大姐和二姐不知又該擔心成什麼樣了,不行,我得給他們寫封信報個平安才好。”隨後扈三娘就真的給李家姐妹寫了一封平安信,派專人騎快馬送回了鄆州城,而李家姐妹接到信後也是極為欣慰,回信讓扈三娘也多注意自己。至此,扈三娘每到一地都要給李家姐妹寫信報個平安,她們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是愈發深厚起來。

鄭飛不要臉慣了,也不怕當著數萬名將士的麵兒就直接拉起扈三娘的手問她城內為何如此熱鬧?

扈三娘雖羞得滿臉微紅,卻也十分享受自己的夫君在這麼多部下麵前對自己所表現出的疼愛,“鄭郎,這是博州城內的百姓聽說咱們大軍獲勝後正在熱烈的慶祝,你快隨我進城吧,百姓們都已在街道兩旁等候歡迎你們多時了。”

哦……,原來如此,鄭飛明白了,可他卻沒有立刻進城,而是接著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去把後麵運送陣亡將士們遺體的馬車都牽到隊伍的最前麵來。”

扈三娘與眾將都不解的看向鄭飛,鄭飛麵色凝重的說道,“相比咱們這些有幸活下來的人,那些為了勝利付出了生命的將士們更應該首先享受到百姓們的歡呼和尊敬!”

扈三娘與眾將聽了無不肅穆,點頭深表讚同,而禁軍俘虜們見到此舉後也都吃了一驚,看一支軍隊是否有良心,隻需看它如何對待為它付出了生命的普通士兵,天道軍此舉,足以證明這是一支多麼有良心的軍隊,也難怪它的士兵都敢於為它拚死搏殺了。

就這樣,載著陣亡將士遺體的馬車首先開進了城內,幾乎是一瞬間,城內的歡慶之聲立刻一頓並開始迅速減弱了下去,百姓們無不驚愕的看著一輛輛裝滿天道軍將士遺體的馬車首先進了城,看著那一張張緊閉著眼睛的年輕的臉,看著他們身上鮮紅的血跡,漸漸的,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股令人悲傷的氣息,百姓們有的默默肅立,有的雙手合十祈禱著,有的不停的流著淚,有的幹脆直接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全都靜靜看著這些英勇犧牲的將士們最後一次在他們眼前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