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那些歲月 517,陰謀(2)(1 / 2)

(連發兩更,第一更)

眾所周知,華夏國作為禮之大國,做事講究以“禮”為先,在處理皇位、王位、爵位、財產等等事上的承襲製度原則是嫡長子繼承製,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但這個原則具有很大的彈性,並非不可更改的鐵律。比如萬一碰上嫡長子是個傻子呆子,是個壞脾氣的人沒人喜歡,把國家交給這樣的人誰能放心?

又比如皇帝就偏偏不喜歡嫡長子,而喜歡嫡次子甚至是庶子,皇帝老子是老大,他執意不遵從禮製別人也沒辦法。凡此種種就決定了這個原則也是可以不講的,所以古往今來,舍嫡立庶屢見不鮮,廢立太子的現象也不時出現,甚至還發生了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的極端事件。

而此時的宋徽宗趙佶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那便是當今的太子,也就是他的嫡長子趙恒並不是他最喜歡的兒子,他最喜歡的是他的第三子,那人叫趙楷。

其實趙恒也曾集宋徽宗趙佶萬千寵愛於一身,他是趙佶三十多個兒子中唯一的嫡子,生於元符三年,其生母王皇後乃趙佶的原配夫人和第一位皇後。

元符三年(1100年)陰曆一月十二日,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宋哲宗病死了,宋哲宗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兒子,皇位出現無人繼承的局麵,這個時候,幸運女神眷顧了一個人,那就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

趙佶幸運的被向皇後從宋神宗其餘諸子中選中,繼位成為皇帝,而在趙佶繼位後僅僅過了三個月他就喜得一子,也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嫡長子趙恒,“中外聞而大喜”,有了哲宗的前車之鑒,大家都認為這是祥瑞之兆,最起碼趙佶要突然也掛了,他還有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

宋徽宗先是白白撿了個皇帝當,又來個“祥瑞”兒子,那是何等的得意,他當然對這個兒子百般疼愛。但誰料,趙恒的母親王皇後不久之後卻突然失寵了,宦官為迎合宋徽宗,肆意誣陷王皇後,而後宋徽宗命人嚴查,雖都證實是無中生有的誣陷,但王皇後從此之後還是備受冷落,並於大觀二年在鬱鬱寡歡中去世,年僅二十五歲。當時的趙恒隻有八歲,他此後每每回憶起自己的母親,心中難免隱隱作痛、憤憤不平,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隻是雖然王皇後失寵了也去世了,但趙恒畢竟是嫡長子,宋徽宗依舊按照禮製,於去年,也就是政和五年二月,在他十六歲時將他立為了皇太子。

不知是不是因為母親的悲慘遭遇,趙恒的性格變得很內向,甚至還帶有一點抑鬱,總之,他與他父親的性情和愛好完全不同。宋徽宗風流倜儻,他舉止拘謹;宋徽宗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卻“聲技音樂一無所好”;宋徽宗以“好色”聞名,他卻“不邇聲色”。不隻如此,趙恒對宋徽宗的所作所為也看法頗多,趙恒常勸宋徽宗不要寵信宦官與佞幸,“常不平諸幸臣之恣橫”;徽宗崇道抑佛,趙恒也很不讚同,甚至上殿爭執;宋徽宗窮奢極欲,大興花石綱,趙恒卻在東宮號稱“恭儉之德,聞於天下”;除此之外,諸多種種數不勝數,宋徽宗也越開越不大喜歡這個曾經被自己視為“祥瑞”的兒子。

這個時候,趙恒的弟弟趙楷橫空出世了,相比趙恒,趙楷簡直就是跟宋徽宗是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才華出眾,相貌英俊,聰明伶俐,無論從哪一方麵看,都跟宋徽宗是誌趣相投。宋徽宗也愛極了這個兒子,宴請大臣時都讓他作陪,諸皇子中僅他有這個待遇,就連太子趙恒也沒有。在今年二月,趙楷甚至官拜太傅,即使太子趙恒也無出任此職的經曆,實屬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