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那些歲月 585,太子的蛻變(1)(1 / 2)

八月初六一早,東京接報,京西軍再敗給了房山賊寇一陣,並且又丟了兩縣!

消息傳到朝堂,皇帝大怒,群臣嘩然,禦史們也炸開了窩,當即就有幾人參了京西軍主帥嘉王趙楷與童貫一本,他們認為京西軍剿匪毫無進展,房山賊寇愈發猖狂,夏國又在邊境蠢蠢欲動,造成這一切的就是嘉王和童貫的無能,

禦史們懇請皇帝將二人撤職,再擇良帥前去西京,以圖改變如今的不利形勢。

但當即就有人表示了堅決的反對,王黼出列駁斥道,大戰當前輕易換帥乃是大忌,便是換了將帥,誰又敢保證剿匪一定能成功?而且房山賊寇一日不平,七萬西軍就一日不能重返西北,除非再派一支大軍去接替西軍,但在這麼短的時間下,咱們現在能去哪裏湊出可以媲美西軍的數萬大軍出來?

接著有人回道,這還不簡單?從京師禁軍抽調十萬不就行了?

王黼駁斥道,京師禁軍絕不可動,他們的職責就是保護東京,保護聖上,調走了他們後如果出了亂子誰能擔這個責任?!

又有人提議道,既然京師禁軍不能動,那從河北軍、京西路、大名府、應天府等地抽調十萬大軍總行了吧?

王黼又駁斥道,他們也不能動,他們的職責是防範京東路的鄭臨風,如果把他們調走了,那鄭臨風再造反的話靠什麼去抵擋他?!

又有人提議道,那就從東南大軍調派十萬人前去西京,東南大軍剛剛打過大仗,絕對可用!

王黼駁斥的更徹底了,東南軍要防禦朱武,更不能動!

這下沒人說話了,王黼得意的對皇帝道,“聖上,請再給嘉王和童大人多一些時間,臣認為……,”

卻還沒等他把話說完,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打斷了他,“聖上,臣有一個人選,絕對可行!”

皇帝、王黼與眾人定睛一看,原來說話的人是朝議大夫趙有開,隻聽他繼續說道,“如今既然咱們的幾支大軍都不能動,那不如派那朱武去,如此一來便有四個好處,一是留在兩浙路的岐山軍人數會減少,咱們東南軍的防禦壓力也會減少許多。二來岐山軍戰力彪悍,讓他們去剿匪,房山賊寇必敗。三來咱們可以不用再折損咱們的軍隊就能剿匪成功。四是可以讓西軍即刻重返西北,絕了夏國的念頭!”

趙有開的理由很充分,皇帝慢慢點了點頭,似乎有些心動,

此時,站在百官之首的太子趙桓的心跳已不由自主的狂跳了起來,此時卻聽王黼又道,“聖上,臣剛剛思慮不周,如今一聽趙大人之言隻覺茅塞頓開,沒錯,派朱武去是個極好的選擇!朱武一去,嘉王和童貫便是如虎添翼,隻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剿匪定成!”

皇帝又讚同的輕輕點了點頭,不過卻沒有立刻說話,似乎是在考慮,但趙桓的臉色卻是頓時一變,什麼?讓朱武去輔佐趙楷?!不行,這絕對不行!朱武雖與自己更加親密,但難保他會轉而投靠趙楷,如此一來趙楷的實力豈不是更加雄厚?!

隻聽趙有開又道,“臣認為不可,嘉王殿下與童貫領兵無方才導致如今的不利局麵,事實證明嘉王與童大人並不適合在西京領兵,朝廷必須選派新的將帥前去才能避免一錯再錯!”

王黼趕忙道,“聖上不可,那朱武野性未泯,朝堂之上有能力駕馭他的隻有童大人,童大人絕對不可被撤換!”

趙有開駁道,“如果童貫不撤,王大人敢保證這一次不會再出現任何的差錯?”

王黼道,“這……,但除了童大人,你說滿朝文武又有誰能駕馭得了那朱武?”

趙有開隨即說了幾個人的名字,都卻都被王黼一一否決了,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能說服誰,

而此時,太子趙桓卻已經有些按耐不住了,上一次他主動請求去西京被否後心灰意冷,以為趙楷必會在那童貫的輔佐下完成剿匪,等趙楷凱旋回歸,必將把他比的一無是處,卻不料趙楷和童貫竟在西京吃了大虧,他心中那叫一個高興,而現在,又有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眼前,隻要他能帶著朱武去西京,凱旋回歸的將變成他自己,被比的一無是處的反倒成了趙楷,他不但能一雪前恥,更將在與趙楷的鬥爭中重新掌握主動!這是多麼具有誘惑的一件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