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此言一出,滿堂為之一靜!
鄭飛驚訝的看向公孫勝,仔細一看發現他根本不像是在開玩笑,雖然公孫勝還沒有直接道明他的立場,但他的意思卻已經很清楚了,很顯然,他是支持讓自己接受聯姻的,這就更奇怪了,在剛剛支持自己聯姻的眾人中,多是以武將為主,如魯智深、武鬆等人,他們就是圖的一個痛快。
反對自己聯姻的,又以智將為主,比如朱武、吳用等人,他們也都是在深思熟慮後做出了和自己一樣的選擇。
而公孫勝智慧超群,是梁山智庫中的重要分子,但他這次卻與那些武將站在了一起,莫不是他有什麼連包括自己、朱武、吳用等人加在一起也沒有看出來的高見?
鄭飛雖不信一個公孫勝能勝得過自己與滿堂智囊,但還是認真的問道,“公孫兄的意思是……?”
公孫勝道,“統帥若隻想要大宋的天下,那大可拒絕那耶律淳的聯姻。但統帥若還想也將遼國、金國、甚至是夏國、大理國等等整個‘天下’都納入手中,屬下建議還是接受耶律淳的聯姻為妙,甚至,日後若再有這樣的好事,那更得來者不拒才是!”
鄭飛心中一動,對公孫勝點點頭,“公孫兄請繼續說下去。”
公孫勝繼續道,“我華夏自五帝始,曆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直至今日,雖然在整個過程之中發生過如五胡亂華那樣的外族侵入中原之事,但總體來說,能在華夏大地當上皇帝並建立一個穩定國家的基本都是漢人。”
“在這個過程中,即便在漢人內部發生過許多巨變,比如秦吞六國,比如劉邦起兵推翻秦朝,比如大唐起兵推翻隋朝,又比如本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奪了柴世宗遺孤的江山,這些過程雖然同樣充斥著流血,但結果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在打敗了本民族內的敵人後建立起了一個又一個統一的並為漢人所接受的國家。而那些企圖攻入華夏大地的外族,就算他們依靠著武力或趁著漢人的內亂能占到一些便宜,有些人甚至還在華夏大地上當過幾天皇帝,但結果都是無一例外的最終被漢人趕走或消滅了。”
“同時,我們漢人在曆史上也曾經攻入過別的民族的地盤,大漢鐵騎橫行四方,大唐也建立過赫赫西域都護府,但咱們最終也同樣被對方趕走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一個民族內部無論再怎麼打,大家也還都是一個民族的人,宋國,是由漢人建立的,皇帝是漢人。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他們的皇帝也是契丹人,夏國與金國也不例外,他們的皇帝也分別是黨項人和女真人。這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家庭成員可以通過爭鬥爭奪家庭的家長,無論是誰爭下來了,這個家裏的所有成員仍舊是一家人,但當外族入侵時就不一樣了,一家人可以接受一名外人當自己的家長嗎?當然不會,大家一定會齊心協力的趕走外人,哪怕趕走了外人後再繼續頭破血流的彼此鬥下去!”
“縱觀這幾千年來,咱們漢族與外族雖從未間斷的停止過打打殺殺,但隻看最終結果的話,咱們漢人還是待在中原,那些外族還是待在他們的地盤上,其實誰也沒占到對方什麼便宜。所以,統帥如果隻是想逐鹿中原,那完全無需理會耶律淳的的聯姻,隻要統帥您足夠強大,當平定天下之後,天下的所有漢人便會自然而然的臣服在您的麵前,接受您成為所有漢人新的‘家長’,並在您的帶領下對抗外族的入侵!”
“但如果您並不隻誌在中原,而是想建立一個足可媲美全盛漢唐時期的龐大帝國,那僅僅靠武力還是不夠的,就算咱們再強大,那些契丹人、黨項人、女真人等等外族也不會認同咱們,咱們的入侵會引起他們拚命的反抗,即便是迫於咱們的武力臣服於咱們了,那也隻是暫時的臣服,日後一旦有機會他們還是會反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