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一麵給扈三娘和公孫勝發去消息,告訴他們首先確保災民的生存所需,盡全力保住後方的安穩。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盡可能的想辦法籌集一些糧草繼續運往前線,不過運往前線的糧草已經不用太多,前線目前的存量可夠支撐一個月,一個月內,大軍就會回撤,所以能給前線再補充多少糧草就補充多少,實在沒辦法補充了也沒關係。
同時,鄭飛下令全軍停止進攻,仍舊對宋軍采取壓迫之勢,但卻沒有給李綱和姚古通報自己準備談判的事,而是往東京汴梁放飛了最好的幾隻信鴿,傳消息給東京城內的密探,讓他們去告訴大宋,就說我們想和你們就停戰展開談判。
之所以把談判的事越過了李綱和姚古,是因為鄭飛以自己對曆史上李綱的了解,他認為李綱不會同意議和,不但不同意,說不定還會破壞議和,告訴他議和的事純粹是無用功。
退一步講,就算李綱同意議和,也會向朝廷轉達鄭飛的意思,可他們傳遞消息的速度有些太慢了,大宋朝廷得到消息最少得五六天,做出決定又得五六天,再派出使者,再來前線,再談判,整個過程沒有個把月根本不夠,而目前留給鄭飛談判的時間滿打滿算不過一個多月,一個月後,就算談判沒結果鄭飛也得撤兵,所以鄭飛必須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
+++++++++++++++++++++++
天道軍突然毫無征兆的停止了進攻,大名府內的李綱和姚古都是大感疑惑,卻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首先反應是敵軍是要暫時休戰,繼而準備更大規模的進攻甚至是發動攻城戰,所以他們仍舊讓大名府及全線各地的宋軍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但又等了幾天,天道軍那邊還是一片安靜,絲毫沒有發動進攻的意思,李綱和姚古更加疑惑了,想來想去後,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敵軍眼看無法逼降他們,這是要改變策略,與他們展開持久戰,開始拚糧餉了!因為大宋缺糧本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如今雖然因為遼夏兩軍的叛降為大宋節省了一大筆糧餉,但前線大軍整體上的糧餉情況仍不容樂觀,即便在李綱的親自督管下將糧餉的使用進行了幾乎最優化的配給,卻也僅夠宋軍不到三個月的用量而已,如今一個月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之後,如果朝廷無法再擠出糧餉運往前線,宋軍就隻能不戰而降。
反觀天道軍,曆來擺出的就是“爺有的是錢和糧”的架勢,拚消耗,天道軍極有優勢,但這還不是讓李綱和姚古誤以為鄭飛是要和他們拚消耗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李綱認為,兵力處於壓倒性優勢的天道軍之所以在這一個多月中始終不敢與自己展開正麵對決,隻是一味的用遠程火力壓迫自己,逼迫自己投降,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來自於他們的內部-----天道軍剛剛才招降了幾十萬遼夏軍隊,這幾十萬軍隊用好了就是一支強軍,用不好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反噬其身,而那鄭臨風定然是還沒有徹底擺平幾十萬降軍,所以他才不敢輕易的發動決戰,一旦戰事不利,遼夏兩軍就會造反,到時候他就全完了!
於是,在這兩種慣性思維的作用下,李綱和姚古從一開始就誤會了鄭飛,而雖然他們自己的形勢仍舊嚴峻,但天道軍的停戰在某種程度上也算給了他們一次難得的喘息之機,對他們來說也是求之不得的。
李綱很快做出決定,命令全線宋軍抓緊時間進行調整,修繕城牆,加強防禦,該養傷的養傷,該休息的休息,盡快調整好狀態,隨時等待他的進一步命令。而他則時刻關注天道軍的動向,因為他知道,這持久戰也不是說打就那麼容易打的,持久的意思首先意味著很長的時間,這時間一長無論是誰都會出現懈怠與疲憊,隻要出現了懈怠與疲憊,就有可能露出破綻,他等的就是就是這個破綻,隻要抓住了敵軍的破綻,攻擊它,宋軍就有可能起死回生,反敗為勝!正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各方麵都處於劣勢的曹操正是在與實力遠勝於他的袁紹在僵持中抓到了袁紹的一次破綻,燒毀了袁紹的糧營,瞬間扭轉了戰局!
隻可惜,李綱做夢也沒想到,鄭飛已經越過他要與大宋展開談判了,鄭飛猜測的也沒錯,他的確是一名堅定的主戰派,因為他相信自己在離開東京前留給趙桓的那道奏章一定能打動趙桓,隻要趙桓能按照他所的要求去做,他在前線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到時候,這一戰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他是主戰派,並不代表別人也是,尤其是趙桓身邊的那些親信……。
+++++++++++++++++++++++++++++
幾日後,開封府,在一個尋常的早上,天色尚早,路上的行人剛剛才多了起來,隻見一個尋常的男子挑著兩筐炊餅在沿街叫賣著,不時出現在街上的巡邏兵在他的身邊一隊又一隊的經過,卻沒有一個兵會多看他兩眼,因為這個人已經在大名府賣了好幾年的炊餅,他做的炊餅又香又厚實,分量十足,童叟無欺,已是遠近有名的“炊餅張”,無論誰是賊寇奸細或者鄭居中一黨的餘孽,他都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