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係,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我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曆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變化並不大。相比北方的幹冷,嶺南的濕熱,人體在江南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是非常舒適度的。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區別,其中江南指的便是如今江蘇省的南京、蘇州、常州、鎮江、揚州、無錫等地區,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寧波等地,上海市,以及安徽徽州、宣城、蕪湖等南部地區與江西九江、上饒、景德鎮等贛東北地區。
從唐宋起所賦予江南的文化,讓江南從一個地理名詞真正變為一個包含著美麗、文氣與富庶,被世人不斷向往和憧憬的詞。在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中,江南地區也逐漸取代中原地區,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經濟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江南不僅素以魚米之鄉、風景秀麗著稱,重文也是江南的傳統之一,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種細膩綿長的代表,被廣為傳頌的才子佳人等佳話則是對文化底蘊的另一讚美。白牆青瓦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築風格也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包括鹹鮮潤甜的精致菜肴等都可以作為部分江南的一種代表。
江南隨著曆史的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六朝之江南是江南之江南,明清時之江南是中國之江南,近代以來的江南則成為世界之江南。
《寄揚州韓綽判官》中,杜牧寫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描述的是揚州的美景與美女。
《憶江南》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寫的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春色。
《江南春》中“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毋庸置疑,有著“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位於秦淮河的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廟宇,夫子廟建築群中的江南貢院在古代為蘇皖兩省學子科舉考試的考場;而蘇州進士之多,特別是狀元之多,下第一,均是江南科舉文化的象征。除此以外江南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四大書院有三個位於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其它還有紫陽書院、象山書院、麗澤書院、東林書院、明道書院、茅山書院等。
從古至今,歌詠江南的大量文學作品構築了中國人想象中的“江南”。白居易的《江南好》,蘇東坡的《望江南》等。
由此看來,江南不但是地靈人傑,就連其中的文化也是獨樹一幟,而且其中文化更乃祖國的隗寶。
這本書是弟的第一本書,所以對此有著特別的情感,雖然已經斷更過好幾次了,但弟還是想堅持完本,雖然混的不咋的,但弟已經盡力了。
上個月弟失戀相信很多朋友也都知道了,10月份的書弟可很不負責的是亂寫的,其中原因自不必,不過在經過這一個月的修正後弟還是決定好好表現,本書中那些無用章節弟已經盡數刪去,一定好好完本。
弟另一本金庸同人《女俠請留步》重新書寫開了,大家有時間支持一下,也不求什麼,隻求大家隨便看上一眼,多多給兒建議,弟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