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整人開始(1 / 2)

下鮮酒樓,登州城內最大的、也最有名的一家酒樓。

酒樓座落於風景如畫的畫河河畔,樓高三層,每層俱是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酒樓內的裝潢,也是大方典雅,精致異常,是登州達官貴人、士紳豪商宴客會友的首選之地!

下鮮酒樓,之所以“下鮮”為店名,因為它的“下第一鮮”做得最為地道,是以才敢以“下鮮”為酒樓名字。

“下第一鮮”即魚腹藏羊肉,又被稱作“魚咬羊”、“鮮配”,是一道傳承千年的魯菜名菜,也是在齊魯大地上最受歡迎的名菜之一。

登萊地區也屬於古齊地,因此“下第一鮮”這道菜,自古以來在登萊地區也是頗受推崇。

相傳此菜為庖廚的祖師爺易牙所創。易牙曾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禦廚,善調五味,首創食療養生膳。

春秋時的齊國位於北方,北方水產以鯉魚為最鮮,肉食以羊肉為最鮮。因此易牙將鯉魚與羔羊合蒸,發現其味道鮮美無比,腥、膻味全消,且色澤光潤,鮮美異常,於是便有了這道“下第一鮮”名菜。

據這“鮮”字之所以由“魚”和“羊”字組合而成,便是源於易牙的這道名菜。

登萊地區靠海,這“下第一鮮”在登萊很多酒樓都被因地製宜,用本地特產的加吉魚代替黃河大鯉魚,風味更加鮮美,比之傳統“下第一鮮”更加出彩,是登萊地區最有名的菜式之一,也是款待賓朋、招呼客人最為頂級的麵子菜之一。

如今在登州府境內,做這道“下第一鮮”名菜的,無出下鮮酒樓之右者。

下鮮酒樓也正是憑借能把這道登州府最受歡迎的名菜做得最為地道,逐漸成為登州最大、最有名的酒樓。

…………

此刻,下鮮酒樓三樓,字號雅間裏高朋滿座。

登州衛指揮使王明遠和唐家族長唐興平,正在和一眾至交好友,坐在靠窗的桌旁,笑語晏晏的敘著話。

二人今日是來商談兒女的親事的。

前一陣,唐家的托人上王家求親,王明遠已經表示同意了,今他們是來商談下聘的日子。

本來這商定下聘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是在私下裏商定。

可是唐家家主唐興平存了向呂家示威的意思,是以王明遠一答應這門親事,他就把他家要跟王家結親的事情散播出去了。

唐家跟呂家都是登州府兩大名門世家,都是出了很多進士的書香門第,這些年來為誰家是登州府第一世家的稱呼,一直暗地裏較著勁兒。

當然,登州衛王家在登州勢力也很大,但是王家是武將世家,跟他們兩家不是一路。

唐家這次跟王家結親,唐興平自是很是得意。他家以後跟王家成了親家,定能風頭大漲,蓋過呂家。

登州城內不少士紳得知此事,便有不少來前來捧場道喜。

當然,不是所有來湊熱鬧的都能進來赴宴,這處雅間內隻設了四席,坐得都是雙方的至交好友和親近之人。

主席上,王明遠和唐興平雖然客氣的敘著話,不過他們彼此並不熟絡,因此可談的話題不多。

於是作為兩家媒人海晏書院的山長鄭懷,便擔起了活躍氣氛的任務。

鄭懷是王思穎大哥王煜的授業恩師,因此這次唐興平特意請他出馬作媒。唐家這些年對海晏書院支持很多,他自是抹不開麵子拒絕。

鄭山長是登州文壇領袖、飽學宿儒,本就博學多才,此時刻意挑些有趣的話題來活躍氣氛,一桌人倒也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