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朝陽驅散了薄霧,三羊鎮又迎來了新的一。
暑山區的清晨,空氣涼爽又清新,令人覺得舒爽無比。
三羊鎮之所以叫此名字,是因為此處為登萊古道的三岔口,又有寓意三羊開泰之意,所以以三羊鎮為名。
鎮子建有一處盆地中,四周被群山環抱,一條河穿流而過,為鎮子增添了許多靈動。
三羊鎮雖然是一個鎮,但是鎮子的規模卻並不,鎮子內的街道縱橫交錯,建築群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大街兩旁也是商鋪林立,更為甚者這處鎮子上大街巷基本都是青石板鋪就的,更顯出這座鎮的底蘊和繁華。
要知道,哪怕是在登州這樣的府城,也隻是那些主幹道上鋪上了石板,其他的道路基本還是黃土砸實漫的。
當然,這三羊鎮大街巷都是石板鋪就,主要是沾了旁邊就有采石場的光。因為就在鎮子東南不遠處的蔚陽山,就有登州府最大的采石場。不過,怕這樣,依舊不能否定三羊鎮的繁華。
若是放到邊地的話,這三羊鎮估計比很多縣城要繁華一些!
旭日剛剛升起,三羊鎮的大街上已經車馬往來,行人穿梭,叫賣聲不絕於耳,一副忙碌的的景象。
紀浩和譚五此時便走在鎮上的石板路上,一邊聊著,一邊往鎮子東邊的商貿區而去。
三羊鎮東邊有專門的商貿區,整個三羊鎮的百姓,乃至周邊鎮子十裏八村的百姓,平日裏基本都會來這裏采買各種生活用品,也會來此出售自家的山貨、皮毛等。
除了附近的山民百姓來此交易,更有許多行商會來此處販賣自己帶來的商品,或是收購山珍等東西。
三羊鎮之所以如此繁華,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為位於這登萊古道的三岔口。由於處於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這裏自然而然成為行走於這條古道上的貨商們補給和中轉的重要落腳點。
…………
三羊鎮上很是繁華,這商貿區賣得東西自然也就比較多,據紀浩他們一行昨晚所住的三羊鎮驛站的驛卒:這鎮子東邊的商貿區,有時也會有行商來售賣馬匹的。
紀浩清晨之所以早起去東邊商貿區,便是想去買兩匹馬,給自己新收得兩個跟班尚東山和夏西河騎乘。
昨日從北曲山下往三羊鎮趕路時,譚五讓一個太監府護衛讓出一匹馬讓他倆共騎,從他們遇到剪徑的那裏到三羊鎮隻是走了七八裏路,那護衛已經心疼得不得了了。
昨那個護衛生怕累壞了自己的愛馬,晚上特地給自己那匹戰馬多喂了半袋豆料,以補充它的損耗,這才放心下來。
看那護衛心疼的樣子,再讓他讓出馬來給尚南山和夏北海共騎,紀浩覺得怕是不可能的了。
這些護衛對自己的坐騎那可是很愛惜的。昨趕路時,哪怕這些馬匹都是慢悠悠的趕路,根本沒有發力奔馳,但是這些護衛依舊每走三十裏路,就停下來讓愛馬休息一下,順便飲飲馬、喂些豆料。
因此紀浩隻能來給自家兩新紮家丁買上兩匹馬。他自己不會識別馬匹好壞,所以便拉著譚五來給他挑馬。
來到鎮子東邊的商貿區,紀浩本來害怕自己來得太早,沒什麼人呢。沒想到這裏早已有許多商販和山民擺出了自己的貨物,而且市場上早已有許多來買東西的百姓。
這些山民大都是附近山區的,來一趟鎮上不容易,所以自然要趕早來,爭取多些時間賣貨的時間。
紀浩和譚五在市場上四處轉悠,尋找賣馬的行商。
據三羊驛的那個驛卒,這裏平日裏很少有賣馬的,想要碰到賣馬的要看運氣好不好。
主要這裏自然很少有買馬的。那些來這裏出售山貨或是采購生活物品的山民,基本都是附近的,自然不會買馬。至於那些來這裏中轉或是補給的行商,大都有自己的車隊或是馬隊,自然也不會買馬。
既然很少有人會買,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會賣。
起來,在這三羊鎮附近,馬匹的作用,其實遠不如騾子和驢子來得實在。
這主要因為這三羊鎮四周都是山區或是丘陵,道路起伏難行,不適宜策馬奔馳。這馬匹的速度快優勢沒什麼用,而且馬匹的購買和日常的喂養費用實在是太高,遠不如騾子和驢子好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