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想上學(1 / 2)

85年出生,到今日已過30歲了,毫無成就卻也能平凡的活著,我相信像我這種狀態的人有許許多多。我想把這種人生回憶起來,記錄下來,以便到了我們老的時代,我的孩子們能更多了解我們,雖然他們可能懶得讀得半篇,但我可以自己讀給自己,自己紀念自己。

我的出生地是華北地道的農村,可以說當時農村典型的縮影,村裏滿地是散養的雞鴨,偶爾有豬因為拱壞白菜被菜地主人家追趕,村裏有全縣唯一條兩車道瀝青省道穿過。那時候農村是包圍城市的,農村的人要遠多於城市,農村的氣息遠多於城市,電視和廣播除了廣告、電視劇是普通話外,其他節目到處有農村的氣息。而我家也是典型的農家庭,家裏隻有兩輛自行車、一輛兩輪木拉車,甚至連一個輪胎打氣管都沒有,藍色的磚房下雨時房頂就要漏水。這些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但最令人遺憾的是那時基本沒有書,這應該是真正的貧窮。因為沒有書,我不得不在自己的無知世界裏靠直覺和經驗前行,那時自己最大榜樣是村裏的一個孩子王,最大的權威是村裏一個“老幹部”。但無知的也有一定“好處”,就是慫恿你的自尊,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那時反而不知道什麼是自卑。

我7歲大約是1992年開始上學,大概6月的一天我放羊回來路過超家的門口正好遇到他,他讓頭羊啃他的蘋果,然後趁機壓住頭羊一個跳馬跳過來,“你今年上學不,我娘已經幫我給未老師報名了,到時候我們在一個桌吧”,“真的,我回去問一下”,我回到家趕緊問“娘,你幫我報上學的名了嗎,燕超他已經報名了”。“開始了?我咋沒聽說,即使你上學了,放學你也要去放羊”,母親她提前給我打預防針。

放羊簡直就是一個無法擺脫的陰影籠罩著我的童年,在我姐上學後,我接替我姐成為全村裏知名的6歲羊娃,雖然我並不討厭羊,但憚於每那種天定時定點去放羊的“重複”與“孤獨”,我的朋友曾認同說這和她每天放學後彈古箏時的感覺很像。自從有了上學這個“希望”後,我母親形容我是每天”耷拉著腦袋”去放羊。是的,我感覺我的“苦難”全是這群羊造成的,雖然有時候我想揍它們,可是我的個頭比羊高不了多少,特別是那兩個公羊。放羊也有放羊人的江湖,我本來是和一個老頭結盟一起放羊,偶爾能搶占最好的草坑,有時我還能央求那個老頭幫我照看一下羊群,我借機偷著去挖“膠泥”或者抓蝗蟲將軍(一種很大很帥的蝗蟲),可是這兩個公羊老是去性騷擾老頭的羊群裏的母羊,搞得羊群不能安分。幾次下來,老頭認為這很傷害羊安靜的吃草長肉就拋棄了我。外村的幾個放羊的羊主更是擠兌我,不允許我的羊群吃他們所搶占優質草坑,還有幾次那兩隻公羊受人家羊群裏的羊姑娘吸引跟著人家羊群回家了,人家幾乎不肯歸還。

放羊這種需要獨立承受的事情倒是對日後的獨立和忍耐有一定的幫助。有時候夏天一陣狂風大雨襲來,羊群四散,隻剩下一個弱小的孩子站在天與地的中間,就像一個被上帝拋棄的孤獨的天使。但我已經學會不哭泣不哀怨,有時我甚至繼續蹲下去玩我的“膠泥”,或者躺在泥水裏撲騰。雨終究會停,而且有時彩虹還會出來,我重新聚齊羊群像勝利者一樣回家。我母親已經在家門口等我,她清點好羊,有時還給我一杯熱水喝,然後我脫光了濕透髒透的衣服躺在涼席上能睡上好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