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成人禮(1 / 2)

兩年時間匆匆流去,格林改變了許多,而且他還把暗網的事情告訴了百裏,百裏剛開始也不相信直到被他驗證後才知道這是真實的,就像格林剛開學接觸的時候那樣興奮與激動,百裏比格林大一歲許多地方都比格林成熟許多。

這一天是格林的十八歲生日也是他成年的時候,在華夏你十八歲就代表你已經成年了,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付的起責任,不能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什麼都不懂。

在房間裏格林一身正裝,沒有打領帶隻帶了一個蝴蝶結,格林母親看到後又馬上讓他換了衣服,說:“今天是你的成人禮,我們華夏有古老的傳習,隨後格林的母親又給他換了一身古衣”他隻好隨母親心願,換了衣服,說起來這衣服挺好看的,格林在鏡子前耍帥。而百裏坐在一旁捂嘴偷笑著。兩年裏百裏與格林常常在一起也讓格林的父母與百裏的父母相識,大家都很談的來,盡頭就是百裏的媽媽帶著他來參加他的成人禮。

成人禮就是在少男少女年齡滿18歲時舉行的象征邁向成人階段的儀式。古時成人禮指冠禮和笄禮,從西周一直延續到明朝。貴族男子滿20歲時舉辦冠禮,即加冠,之後可以娶妻。加冠指男性被族群承認,表示其已成人。貴族女子則是在滿15歲舉辦笄禮,及笄之後可以嫁人。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禮記》雲:“夫禮,始於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對於冠禮非行不可,《禮記》的解釋是:“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這麼說,不懂禮義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禮,則一生難以“成人”。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隻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發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發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1.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曆農曆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不過,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不適合行禮——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2.筮賓、戒賓:即確定參禮人員,並以請帖或各種通訊方法邀請.對於正賓,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遲一日)登門邀請。

笄者;主人——一般為笄者的雙親;

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有司1人——為笄者托盤的人;

讚者1人——協助正賓行禮,一般為笄者的好友、姊妹;觀禮者若幹。

3.器物陳設:場地、服製、禮器、音樂等。場地:古時笄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建議在莊嚴肅穆、安靜開闊、文化氣息重的場地。如孔廟、學校等。

成人禮儀式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朱紅色的錦邊——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議可以穿明麗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製。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裏,立於場地西冊,麵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說明: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征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征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征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認的最能體現漢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征著花季少女的明麗;最後隆重的大袖禮衣則反映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